引言
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质量强国”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自中国气象局获得ISO9001认证证书之后,标志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全国气象部门全面建成,我国气象观测业务管理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得到普遍信任和国际认可,对促进我国气象观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一年来,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更加规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化建设支撑有力,与观测业务日益融合,运行效率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普遍增强,保障了观测业务安全稳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正逐步呈现向其他气象领域拓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1、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目标
作为国际上规定的质量管理和保障的主要衡量体系,气象观测质量体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中就明确指出了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未来强国发展策略,且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开展相关部署。从客观角度出发,确保我国从气象大国朝着气象强国进行迈进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现已建立起了多个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借助于这种方式可以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日后的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2、广西气象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2.1体系建设运行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基于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严格对标GB/T19001:2016标准要求,将标准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结合,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理顺各业务环节的关系,绘制各过程之间的关系图,编制了一整套体系文件,基本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2019-2021年体系建设运行期间,开展了多次内审并经过第三方外审工作,审核结果表明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整体符合ISO9000系列标准,运行期间考核指标基本达到质量目标要求,体系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2.2注重过程控制,推进“流程再造”
在体系建设中梳理了气象观测业务的全流程,包括管理过程、业务过程和支撑过程,绘制业务流程图128张,理清了各项业务流程,并实现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有效衔接。
2.3基于风险的思维在体系运行中初见成效
各单位在体系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每个过程都进行了风险识别,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当遇到问题时,我们的观测人员学会第一时间问“我们是否识别了该风险点?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按照应对措施进行操作,能够及时、快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风险识别与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此种情况下发挥了大作用。
2.4初步学会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理念,完善管理环节
各单位对重点流程能够做到提前规划,关键业务、重点环节受控,关键环节有效监控,事中事后有效监管,做到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理念的应用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加强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习惯逐渐养成,为高质量完成观测业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建立内审员队伍,培养综合型人才
目前,广西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共有内审员236名,其中2019年开展了2期内审员培训,114名技术骨干成为内审员,2020年开展了1期内审员培训,75名技术骨干成为内审员。2021年7月13-15日开展1期内审员培训班,新增47名内审员,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例讨论,模拟内审训练,加深了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对气象观测业务与标准的融合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学员学会运用风险思维和PDCA循环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工作问题,在业务工作基础上增强了管理意识和能力。内审员大部分来自各观测站的观测员,是技术骨干,通过内审员培训,逐渐成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促进广西气象观测业务高质量发展。
3、提升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对策
2.1积极构建针对性强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学习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加强内部审核,并根据广西气象实际,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出;针对体系文件中的名称、用语、造句等的错误或不当之处一一标注;针对体系中同实际不符,表单、文件等的引用错误均需做好记录,同时还要第一时间反馈给有关人员,以不断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理解和熟悉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可构建出符合本站实际的体系文件。首先,为了更好的引导台站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对工作手册进行编制,并将其作为质量手册副册;其次,对观测场探测环境管理、地面气象应急观测、台站档案管理、现用站、备份站、台站级故障传输处理等同台站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不断进行完善;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框架,针对对应层面的程序性文件进行构建,或者是针对各级气象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新增记录清单、作业指导书等方面的内容。
2.2发挥站内内审人员的引导作用
实际上,气象部门的内审人员大都是从业务骨干中挑选出的,自身工作认真负责且对观测业务及体系建设情况认识的较为全面,自身的文字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均较强,同时还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内审人员在上岗前已经参加了多次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且获得了内审员资格证,对有关体系的学习极为深入,针对内容的理解较为透彻,对气象部门的体系运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准确相关节点。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广西气象观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内审人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整理并分类好相关知识。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各级气象部门来说,可以将本部门内审人员组织起来,通过业务学习、研讨、座谈交流等不同方式对台站内业务人员开展在培训和授课,以增强台站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气象观测质量体系可以持续稳定运行。
2.3增强台站人员的管理能力
对于广西气象部门来说,应充分应用管理思维,对每项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并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尽快构建起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增强其的针对性水平。对于观测中容易出现错漏的环节,不断进行优化,进一步凸显流程的规范化及合理性水平。通过对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进行学习,并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来,可有效提升气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流程管理意识,确保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深入人心。同时还能将本部门的工作理顺,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而提升气象部门的观测质量。
2.4从形式和内涵上促进体系运行与业务运行深度融合
一是从形式上避免:业务文件与体系文件的融合统一,形成一套文件,做到用体系文件代替业务文件,体系文件与业务文件的同步修订;在组织业务学习上,侧重体系文件的学习和用体系的思维引导学习。二是要在内涵上体现:用PDCA方法开展项目建设;PDCA方法形成制度化,在业务中习惯化、常态化;在业务工作中注意用风险思维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党瑞,刘名,孟超.质量管理体系在气象装备储备供应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8(10):220.
[2]于新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推动中国气象高质量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