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导向下的社区绿色低碳水平评价研究
陈颖 孙亚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颖 孙亚光,.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导向下的社区绿色低碳水平评价研究[J]. 低碳研究,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47.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单位,它的绿色低碳水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其目标是从能源结构优化、环境质量提升和居民生活方式优化三个方面推动社区低碳转型。社区绿色低碳评价研究意义在于:为社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引导社区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社区绿色低碳水平;评价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47
基金资助: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首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强调环境质量的提升。根据该理论,社区环境质量是评价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该理论认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途径。

2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社区低碳关系

2.1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环境构建

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区环境构建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建设,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以某绿色生态社区为例,该社区在规划之初便充分运用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生态景观的营造,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

在理论视角下,社区环境构建还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该社区引入了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社区还推广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和能源消耗。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社区环境,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2绿色低碳理念在社区中的实践应用

绿色低碳理念在社区中的实践应用,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和材料选择上,更贯穿于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以某生态社区为例,该社区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了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通过采用节能建筑材料、优化建筑布局和通风设计,实现了建筑能耗的大幅降低。同时,社区内还设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及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绿色水平。

在居民行为方面,该社区通过举办绿色生活讲座、开展节能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据统计,该社区居民的节能意识普遍较高,超过80%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采取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电器、减少用水等。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成本,也为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力量。

3社区绿色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1一级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必须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结合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指标能够真实反映社区绿色低碳水平。

其次,系统性原则强调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我们综合考虑了能源效率、居民行为等多个方面,构建了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居民绿色出行率等在内的二级评价指标,以全面反映社区绿色低碳水平。

3.2二级评价指标:环境质量、能源效率与居民行为

首先,环境质量是社区绿色低碳评价的基础指标之一。

其次,能源效率是社区绿色低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能源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碳排放量。

最后,居民行为在绿色低碳评价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其日常行为对社区的绿色低碳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3.3指标权重确定与数据收集方法

在构建社区绿色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数据收集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权重反映了各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性,而数据收集方法则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我们采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专家的专业意见,又结合了社区居民的实际感受,使得权重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在数据收集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环境质量指标,我们利用环境监测设备对社区的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等进行实时监测,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能源效率指标,我们则通过查阅社区能源使用记录、调查居民能源消费习惯等方式获取数据。

4制定关于社区绿色低碳提升的策略

4.1政策建议与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在推动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建议和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政策层面应加大对社区绿色低碳项目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建设。

例如,某市推出的“绿色家庭”政策,对采用节能设备的家庭给予补贴,有效提升了居民的低碳意识。此外,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也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往往注重管理而忽视服务,而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则更加注重居民参与和自治。通过引入居民议事会、社区志愿者等机制,可以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共同推动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

4.2技术创新在社区低碳改造中的角色

技术创新在社区低碳改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为例,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社区能够实现对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

除了硬件技术的创新,软件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同样在社区低碳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开发社区低碳生活APP,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取低碳生活知识和技巧,参与低碳积分兑换活动,从而激发居民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

4.3基于评价结果的策略制定

首先,针对环境质量指标得分较低的社区,我们提出加强绿化植被覆盖、优化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等措施。

其次,在能源效率方面,我们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鼓励居民采用节能电器。

最后,在居民行为层面,我们开展绿色低碳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居民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与活动的居民中,有85%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在制定策略时,我们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社区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社区低碳评价的实践将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社区绿色低碳评价将更多地关注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例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社区能耗、环境质量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评价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评价模型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提升评估的精度与效率。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社区绿色低碳评价将更多地关注跨领域合作与全球视野。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各不相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分享成功经验,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引进,也会促进社区绿色低碳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提升。从理论上讲,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例如,随着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不断进步,人居环境学将更多地关注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住区的绿色低碳评价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的绿色低碳评价也会更多地关注居民的需求与感受,从而促进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想,周绍文.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城中村更新改造[J].城市建筑,2021,18(08):29-31+124.

王钦,白胤,王伟栋.国内外绿色社区评价体系对比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11):138-14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