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将体育教学变为了“学、教、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这是以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模式,作为新时代教师,应打破传统束缚,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一、“学、教、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简述
(一)“学、教、赛” 一体化的概念
小学体育“学、教、赛” 一体化简单来说,便是将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化的整合概括。“学”是指教师向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过程,体育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运用示范、语言、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内容。“教”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进行针对化的教学和引导,每个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或多或少会有一个的疑惑,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教师在这过程中通过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行帮助,使得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真正贯彻落实。“赛”具体而言是练习的概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比赛模式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进行自我思考,取长补短,此外,比赛的进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所以,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学”而产生“教”,“教”以帮助“赛”,“赛”来带动“学”。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突出的教师对于体育技能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模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方法掌握体育技巧,造成对于知识的理解出现与自身性格相矛盾或是千篇一律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会压抑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得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对于知识没有好的理解贯彻。但是,“学、教、赛” 一体化教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用相对分散又在本质上联系紧密的教学板块,能很直观地对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去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创造力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场所,用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应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逻辑的锻炼,不单单学习了体育知识,强健了体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且获得较强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小学体育“学、教、赛”一体化跳皮筋教学实践
(一)学生为本,明确“学”的关键因素
“学”是“学、教、赛”一体化的基础,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的关键因素,即稳定、高效和轻松。教师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并逐渐掌握体育技巧。因此,教学需要抓重点、讲难点,跳皮筋的教学目标是启发学生初步领会跳皮筋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协作游戏的乐趣,逐渐形成学习体育的兴趣。跳皮筋的教学动作主要集中于学生的下肢动作,手臂和身体其他部位是用以保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稳定。具体而言,教师紧紧围绕关键目标展开教学,点、迈、顶、绕、转是跳皮筋的五个要素,教师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用五个教学镜头来强调这几个动作要领,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示范,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动作概念,使得学生能够初步领悟要领。其次,先让学生充分体验动作需求和动作难度。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在课堂要让学生复习已经学习的技术动作,并在环境中具体体验不同技术动作所带来的运动效果,通过针对性地学习不断完善跳皮筋的技术动作,使得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弹跳力得到有效提高,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观察、体验和感悟跳皮筋的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建立动作概念的同时培养规则意识,使得教学达成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尊重差异,运用“教”来改进技术
跳皮筋能综合反映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的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他们所拥有的身体素质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跳皮筋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科学运用“教”来改进学生的技术,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当然,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难免会受到诸如项目器材、运动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跳皮筋的运动项目的学习能让学生运动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桎梏。具体而言,在“教”要充分依托于“学”,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跳皮筋的动作要领进行具体化的教学,依据学生实际练习效果,有序开展合作学练。跳皮筋中“点”的教学,教师要尤其注意学生是否两手叉腰或两臂侧平举,并在学生练习之前,将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脚跳起后用前脚掌点地的要点,示范给学生。跳皮筋中最重要的“转”,便需要教师教授学生其中的方法,该如何将小腿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进行绕皮筋,依靠转动跳出皮筋,教师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述其中的方法,也可以两腿均在皮筋的一边,身体触着皮筋,两脚交替地向左或右转动,并在教学完成后,创造自主练习环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跳皮筋巩固练习,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在这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三)构建体系,依据“赛”以巩固动作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甄别学生技术动作掌握情况是一大难点,体育教学需要构建合适的体系,依据“赛”用以对学生的技术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巩固学习的动作。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全部讲述之后,可以运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挑战欲望,用“赛”的表现作为学生平时表现评价的重要依据。“赛”为“学”与“教”的成果检验提供平台,通过学生在比赛中各个阶段的表现,能够更科学客观地给予学生评价。具体而言,教师要先将跳皮筋的比赛规则讲给学生,使学生有清晰的遵守规则的意识,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地位。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并设置一定的比赛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动作给予鼓励,如“顶”无论学生运用正顶还是侧顶,都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并在“赛”中学生所表现的不足给予更正。“赛”的本质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树立自信心为开展“赛”的根本目的,使得学生巩固动作,磨炼技术,并不是让学生一定分个胜负,教师一定要切实把握“赛”的关键点,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跳皮筋教学中运用“学、教、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使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突破提高。更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成为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条途径,不断地将动作技术趋于精细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充分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所受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罗充.用“学、练、赛、评”催化“内涵”体育课堂[J].体育视野,2020(11):51-52.
[2]姜建清.浅谈“学、练、赛”一站式学校体育教学模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0):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