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理念的概述
低碳理念,顾名思义,是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应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理念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积极践行低碳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鉴于当前城市生存空间日益紧凑,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相关部门在制定城市空间与发展规划布局时,必须确保低碳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有效融合。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入新型环保技术,将低碳理念深植于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此举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并构建独特的城市品牌特色,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强化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人口扩容和经济承载能力。
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理念置于首位,确保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规划布局、施工建设以及后期养护等。同时,应积极采用新型环保能源技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美化与观赏价值,更要注重其对二氧化碳或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吸收能力,从而构建兼具观赏性与功能性的绿色生态园林景观,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宜居环境的热切期盼。
3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因地制宜设计园林景观
在低碳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是至关重要的原则。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与当地环境的和谐共生。
(1)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和景观元素。比如,在气候湿润的地区,可以设计水景、湿地等景观,既能增加空气湿度,又能提升景观的观赏性;而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则应注重植物的保水能力和耐旱性,避免选择需要大量灌溉的植物。(2)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比如,可以利用地形地貌、水体等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雕塑等,使园林景观更具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3.2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
在低碳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是设计的核心追求。这既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保护上,也体现在对人文元素的巧妙融入和传承中。
(1)设计应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水系、植被等,确保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不是破坏或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元素,如地形起伏、水体流动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2)人文元素的融入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这可以通过引入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民俗风情等元素来实现。这些人文元素不仅能为园林景观增添独特的风貌和魅力,还能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历史的厚重。(3)自然与人文的协调统一也要求设计者在材料选择、色彩搭配、植物配置等方面做到和谐统一。例如,可以选择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和植物种类,使园林景观在视觉上更加和谐统一;在色彩搭配上,可以运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空间氛围。
3.3 科学植物选材并提升植物碳汇效应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务必高度重视植物的碳汇效应。鉴于低碳排放量、高碳汇与种植结构体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有效降低园林植物在各个环节中的碳排放量,我们必须从优化种植模式及提升养护水平等方面着手,以提升园林植物的碳汇效应。衡量植物种类固碳释氧能力的核心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内叶片的面积和叶面积指数。仅其中一项指标较高,并不能充分证明该类植物的碳汇能力强劲,必须确保两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相较于灌木,乔木展现出更为优越的碳汇效率。这主要得益于乔木更长的生长周期,从而赋予其更持久的固碳能力,具体数据参见表1。尽管灌木的生长速度较快于乔木,但其碳固定周期相对短暂。因此,相较于慢生植物,速生植物展现出更高的碳汇能力。此外,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国槐、垂柳等植物具有尤为出色的固碳能力。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我们应充分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并优先选择具备更高固碳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以实现园林的生态效益与低碳排放目标。
表1不同植物类型的固碳释氧能力比较
3.4合理配置植物层次并实现自然式种植群落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合理配置植物层次并构建自然式种植群落是提升低碳理念应用效果的关键措施。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能显著提高植物的碳汇效应,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的双重提升。
在植物层次配置上,应注重乔、灌、草、地被等植物的搭配,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通过合理控制不同植物的高度、冠幅和密度,可以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使园林景观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这种配置方式还有利于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现自然式种植群落是提升植物碳汇效应的重要途径。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构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植物群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固碳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乡土树种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采用混交的种植方式,形成复层、异龄、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这样的群落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
结语:
当前,低碳已成为时代主题。绿色低碳理念的实施与推广,将大大改善人类工作生活环境。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融入低碳理念对于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园林景观设计践行低碳理念,应合理布置与选择植被等工作,同时不断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以此营造一个良好居住环境,倡导低碳园林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杨秋叶.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简述[J].建材与装饰,2018(30).
[2]郑琛.基于绿色低碳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2):00242-00242.
[3]张璟明.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环保植物美景度分析[J].四川水泥,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