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探讨
李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涛,.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探讨[J]. 中国电力技术,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9483.
摘要: 电力企业向用电企业或居民收取费用时,要通过电力计量来对收取费用数据进行统计,这是电力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文章对电力企业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对策,以服务于计量收费项目。
关键词: ​电能计量;技术管理;误差原因;装置改善;改进措施
DOI:10.12721/ccn.2021.159483
基金资助:

在对电力计量进行改进之前必须正确解读误差造成的原因以及后续影响的情况。电力计量设备由于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设备反馈问题会出现较多导致误差的原因,所以要对设备和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改进来应对电力计量误差问题,从而更加合理、保质保量地科学工作。

1电力计量误差的原因

1.1计量装置安装不合理

随着我国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当前电力计量主要依靠相关基础设施来进行自动实现,因此基础设施的安装合规,对于整个计量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在计量设施的安装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由于施工不规范而导致计量设施出现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安装质量的不合格则直接导致了计量结果出现误差。另外这种不规范的安装行为不仅会给电力计量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会给计量装置的寿命带来负面影响。

1.2计量装置质量不合格

计量装置的基础设施是一项重大的资金开支项目,很多企业在项目开始就存在预算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设备采购的环节往往存在压缩投入的情况,意味着购买的计量设备往往并不是市场最佳的品类,这也是导致计量结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1.3计量方式选择不科学

1)有功电能计量误差,目前主要采用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对有功电能进行计量,在计量过程中易因为负荷不平产生零序电压,若是少计算了零序电流消耗的功率,便会导致电力计量出现误差。

2)如果电力计量装置的电阻超出了标准范围,同样会引发电力计量误差问题,主要原因是计量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得中线在运行时电阻过大。

2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对策

2.1加强电能表性能检测

通过多元化检测电能表方式,根据电能表的详细指标进行具体检测,达到正常指标意味没有问题,对于没有达到的要针对附件进行更换或整体电能表拆除。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通过运行状态在外观上的反应来对电能表进行性能评估,排除外部破损对其运行状态是否有影响,还有可通过检测人员对电能表进行通电实验,这对人员能力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通电实验中需要专业测试人员对周围实验环境进行良好的把控,控制细微条件的变化,最终得出性能检查报告。电能表的运转情况也要观察,对于检查出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写在专业度较高的报告上。

2.2加强参数调整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参数误差就要对合成回路进行二次减压时就进行参数的调整和校对,以此提升整个设备机器的计量准确性和专业性。通过高精度B/C模式,来使大部分的电能计量表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数字化的操作转化模拟,可以使参数调整波动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采用6位的B/C模式进行计算式,则往往有较大的误差,也会给最终的计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参数调整时需要注意运行条件和调幅,同时考虑用电需求,才能保证误差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

2.3优化配置

电力计量器内部装置要进行更好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减少误差的需要,即使计量装置并不能做到完美百分之百的精准,但也要通过对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来使运行理念进行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配置优化是升级电力计量器的必经之路,配置的优越性与电力计量器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补偿使二次回路造成的误差进行参数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体误差参数使之符合标准。计量装置的配合和优化配置均能对误差指数的降低产生较大影响,电能表和互感器在型号与性能上相互适应,使每一个元件的质量和运行都能平稳运行,最终使电能表计量结果得到优化。整体效果也可以采用电压补偿装置来使电压互感误差负荷变化范围对二次回路不至于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要补偿二次导线在电压,对因比例和角度差而反馈给电压误差的计量影响。

2.4选择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

要想提高电力计量的质量需要对计量方式与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改变升级。供电企业要结合当前电力行业与自身能力在整个发展和资源总和上进行剖析,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电力计量方式的革新中,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具体运行情况匹配电力计量方式,列出具体频次误差表格进行问题解决。目前,智能技术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并例前进,应用到各种有关电力行业的业务中,可以在此基础上普及智能电表,宣传其自动化和方便性。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等将计量结果与预计数值之间的误差变小,做到精准、智能。

比如,计量人员在利用配电变压器对目标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计量三相三线的“V”型接线电力,并根据变压器具体使用特征选择计量方式和对电度表,如此可保证计量人员明确实际情况,有利于为后续计量工作提供帮助;其次,三相三线“V”型接线法的适用性比较强,在装置安装、设施维护、设备维护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简便性;最后,在选择计量方式时,计量人员需要对互感器、计量装置之间的搭配合理性予以高度重视,这对分析误差原因与制定解决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2.5改进电力计量装置检测相关管理

要做好电力计量装置的检测工作,就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完善相关的管理。任何工作如果执行工作的人员人手不够、工作能力不足,就绝不可能做好他们所面临的的工作,在电力计量装置的检测工作中也是如此。当下,各大企业迫切的需要提高电力计量装置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让电力计量装置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异常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需要抓好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达成这一目的,一方面在工作人员的招聘上要加大门槛,另一方面未能应加大已有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的力度,提高现有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其次,企业应加大电力计量装置相关管理的资金投入,提高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让电力计量装置可以更好地被人为检测,提高电力计量装置获得数据的精准度,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2.6防窃电检测

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窃电行为,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相应的防窃电检测,及时地对窃电行为进行制止,对不法分子处以法律的制裁。为此,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对电力负荷现场管理系统,对整个供电过程进行监察。电力负荷现场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地发现因窃电而引起的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现象,并提供有效的数据作为证据,方便对这些窃电的不法分子进行法律上的处置。经过更加严格的防窃电检测,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因窃电而产生的异常,保护电力企业的正当权益。

3 结语

电力计量设备由于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设备反馈问题会出现较多导致误差的原因,所以要对设备和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改进来应对电力计量误差问题。我国电力计量工作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与企业和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要对计量技术和设备进行不断的革新,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计量出现误差的现象,使人们用电安全,保证百姓的利益。电力企业也要对国家有高度责任感,将电力技术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使其成为更好的“航空母舰”。

参考文献

[1] 张二平.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4):173.

[2] 曲力.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54-55.

[3] 贾晓旺.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24-25

[4] 刘影,袁瑞铭,丁恒春.电力计量互感器自动测试误差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5):80-83.

[5] 陈丽林,谢琳,肖方.电力计量互感器误差的现场测试技术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2):235-236.

[6] 汪姣慧.分析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电力设备管理,2020(2):127-129.

[7] 张利,王子瑞,贾本舟.电力计量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5):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