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社会经济中,基建行业占据一定地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满足中国人民住行等需求基础上,助力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当前无论新基建还是老基建,行业竞争都愈发激烈,一些基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上遇到了困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基建企业内部存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问题时常发生,如管理思想陈旧、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思想,为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营管理质效、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计划。本文将浅析基建企业在生产经营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电力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施工属于我国的基础性工程。电力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因此,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一方面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是维持社会生活的关键所在。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因为经营性质的差异,在经营管理方式与模式方面也各有特色。我国自建国开始,电力施工就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以此来保证电力供应的充足,切实满足社会各个领域个性化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后续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实施改革已经对经营管理模式做出了极大调整,并且在市场化运行阶段,电力企业为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实力,不仅采取了统一电价的措施,还立足于不同领域的用电需求,制定出了差异化的电价机制,确保通过强有力的经营管理举措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基建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混乱是基建行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主要存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基建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过分注重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招投标资质标准的使用和行业竞争手段的使用。基于此,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投标环节,往往会出现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局面。部分进行招标单位之间没有一个全方位评估投标价书,单一化关注社会成本管理投入,忽视了投标企业资质与综合性能力。还有一些投标企业,以价格为基准,对中标企业进行明示,使得投标企业为了迎合投标单位的意图,采用了相关的方法,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发生。有的企业中标后,转包、分包坐享其成,使得承包方与投标企业中间环节较多,造成一定的工程利润流失。在这种现象下,优秀的工程项目规划无法发掘与之相匹配的施工资源,承包商为获取建筑工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者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来完成建筑工程,最终导致工程存在质量隐患。基建企业以最大的利润为生存和发展根本目标。最主要的促进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是优化资源配置,对投入成本进行全方位管理,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目前,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基建企业,仍旧缺乏系统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职工成本观念匮乏,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
3基建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3.1电力基建经营管理数字化建设
电力基建设备维护成本存在差异性,线路损耗直观体现成本质量,电费回收在资金回流方面体现资金成本,成本管控是成本节约的有效途径。电力基建所处区域不同,电量输出收益、综合类能源收入等都存在着差异性,可使用定性的方式衡量评价不同地区电力基建的电量增长。主要从客户的角度来衡量,以低压线路设备、客户日常生产生活的通电时长作为服务标准进行评价。主要从设备使用效率、数据采集成功率等作为评估设备运维质量标准,用停电时间、线路故障率、故障抢修率等作为资产使用效率的主要评判根据。员工效率,主要体现在每位员工所生产出的效率。对电力基建外勤人员,可以从负责的区域、管理设备数量、服务客户数量、维护10kV或者0.4kV线路长度等进行工作量的检测,也可参考跳闸次数、停电时间、低压维护、客户满意度、电费回收率、线路损耗率等进行质量分析,核算员工绩效,得出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形成电力基建整体的员工工作效率。
3.2加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要素经营管理
工程质量深刻影响着基建企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基建企业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要把经济质量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构建质量要素经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强化经济质量管理,强化员工质量问题意识,做好质量教育宣贯工作极为关键。要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对各级各部门和人员的职权范围进行界定。增加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次数,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参与到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中来。把经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落到实处。秉承预防为主理念,将企业质量经济管理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将质量职能落到实处,互相监督,从而保证了企业整体质量经济管理务实有效。
3.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
首先,立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搭建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电力施工企业需要在当前管理层的基础上展开结构重组,将内部管理组织细分为三个部分,即企业管理层、施工管理层、劳务作业管理层,并且划分出明确的管理范围与管理职责。企业管理层也是决策的角色,负责基于企业发展目标制定阶段时间内经营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利润目标编制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施工管理层通常是由项目经理所组成,负责在电力施工阶段按照计划对现有资源进行均衡分配,多维度入手控制施工成本。此外,项目计划、质量检查、安全管理等也属于施工管理层的管理内容。劳务作业管理层主要是依托项目管理制度,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合同,电力施工的全体作业人员均需要由劳务分包企业派遣。其次,梳理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三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为“两层分离,三层关系”。其中两层分离是指管理层与施工作业层相分离,两者的分离是电力施工企业优化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当两者分离之后,企业管理层可以全面展开巩固法人地位的工作,推进施工资质的升级,将提效益、促发展作为首要管理任务。劳务作业层与之分离后,就不再是电力施工企业的内部组成部分,而是作为独立的劳务分包企业存在,此时劳务作业层的工作重点是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劳务队伍,着力培养有技术、懂专业的人才,推动劳务品牌建设。
结束语
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作为管理者要认清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对各种风险进行严格管控,这样才能让基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机遇和挑战。唯有如此,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代发展潮流相一致,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要以质量和工程技术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挥基建企业经营管理作用,提高基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基建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蒿凤延.建设施工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及其规避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7):22-23.
[2]徐春方.提升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1):25+33.
[3]王叶娟.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新思路[J].大众投资指南,2019(14):108.
[4]邹顺权.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探讨[J].四川建材,2019,45(05):225-226.
[5]刘家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执行力建设的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6):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