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作为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从最开始的“三育”到“四育”,直至拓展到如今的“五育并举”,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劳动实践让学生们体验社会生活,从而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到研学旅行中,可以让学生在相对陌生的环境,和同伴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学习多门劳动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快乐当中学习,在多样的劳动氛围中获得成长,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概念阐述
(一)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指的是学校依照地域特色、学科教学内容的需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组织学生通过集体食宿和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亲近社会,帮助学生们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加深学生与社会、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并强化他们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从本质上来讲,研学旅行是指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学生们通过参加集体性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外参观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拉近和自然、社会之间的距离。而且研学旅行一般实践活动相对较多,通过确定固定的主题,明确课程标准,让学生们可以在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分组交流、相互探讨,并且书写研学日志,对整个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悟和启发。
(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热爱劳动和劳动的人民。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劳动教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社会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让学习者能够养成勤俭质朴以及劳动的好习惯,培育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二个阶段是全面做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组织研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导各学校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第三阶段是大力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依照政策的要求,实施劳动教育的内外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大中小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体系,为开展更有规划的劳动教育,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和基础设施保障。
二、聚焦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要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就近取材,以当地的特色资源为主,尽可能利用学校周边的环境资源实现研学旅行的规划,因为在近距离的熟悉环境中,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安全。每个学校都可以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制作过程作为研学旅行的主题。如在陕西境内,太白山地区的学校可利用当地的特色水,在采水、运水和装水等环节设计相应的体验性活动;秦巴地区的学校可以将本地特色美食辣子鸡、渣辣子炒粉皮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让学生学习做饭;富平地区的学校可以将陶艺村作为研学目的地,让学生既能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又能学习陶制品的制作。即使没有相应的特色资源可以利用,学校也可以采用“村镇+”的模式,围绕劳动之旅的主题,整合应季的劳动资源,如插秧、播种、施肥等具有参与性的劳动,巧妙化解缺乏劳动资源的困境。
(二)合理安排旅行距离和活动
研学旅行实践中,劳动活动的创设与旅行的距离以及劳动主题息息相关。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特点的不同,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旅行的距离以及劳动活动的时间,课程的侧重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旅行的时间较短,可以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博物馆进行简单的劳作、访谈和采摘,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养成环保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实践基地,开展农业劳作等劳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调查访问和文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而针对一些时间跨度长的假期旅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跨越城市,在不同的风景区或实践基地,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甚至能让学生们设置感兴趣的研学主题线路和劳动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在劳动课程实践中内化价值的了解
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劳动活动,能够通过集体生活的形式,共同完成劳动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例如在小学高年级远程旅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助完成车票订购和行程设计的工作,后期无论是行李搬运还是住宿环境卫生的清洁,学生们都可以集体承包,通过困难分担的方法,明确自身在团体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在进行爬山等相对危险的研学旅行时,学生难免会出现磕碰的情况。其他学生可以通过掺扶或帮助托运行李的方式,共同承担困难,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在完成农业劳作任务的时候,虽然环境艰苦,而且卫生条件也相对较差,但是学生们却能在共同吃苦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处理好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担当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研学旅行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这些举措也是落实教育政策的基本方向。在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安排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劳动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有效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劳动最光荣的价值,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乔松.在研学旅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248-249.
[2]赵平.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4):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