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泛指自然流产3次以上的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导致患者对成功的妊娠结局丧失信心,对家庭的和谐以及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循证护理也被称为实证护理,是指各项护理措施都具有明确、准确的科学研究依据,将长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总结得出护理方案,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1]。该护理方案的制定将患者的感受放在了重要位置,以患者为中心,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如下即是我院为探究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疾病患者中所起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示以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试验围绕于我院随机挑选的已确诊为习惯性流产疾病的50例患者开展,截取时间区间: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行随机数字表方式完成分组。25例被纳入至对照组,其年龄含括范围值:23~31岁,年龄均值经求取为(27.13±1.04)岁;25例被纳入至观察组,其年龄含括范围值:23~32岁,年龄均值经求取为(27.59±1.47)岁。上述观察对象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其循证护理干预,内容有:①收集资料,提出问题。护理工作实施前,可通过查阅、询问或问卷等方式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总结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以保健知识的讲解、胎儿生长过程等话题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焦虑、紧张的心情。②收集证据。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各渠道查找有效资料和文献。③文献评价。组织学科专家和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文献评价工作,提高此次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④护理实践指导。护理工作要严格遵行护理计划执行,首先组建循证护理小组。护理内容包含了:有序组织孕妇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指导教育活动,告知其孕期注意事项,叮嘱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孕妇的负面情绪进行开导,让孕妇意识到良好心态对胎儿发育的重要性,使其在妊娠期保持积极心态,降低流产率。饮食上叮嘱孕妇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改善身体体质。要求孕妇做好防辐措施,远离有害物质。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对比:依托医院自制量表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做出比较,量表评分满分100,根据评分高低产生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差别,区分标准为:评分≥80为非常满意,60≤评分<80为满意,评分<60为不满意;(2)两组心理状态测评数据对比:依托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作出对比,两个量表的分值临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评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度越低。
1.4统计学方法
依托SPSS22.0实施统计,计数在开展表述时,经(%)完成,通过χ²检验获取结果,计量在开展表述时,通过(x̄±s)进行,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对两组展开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和比较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数值较之于对照组显示为更高(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两组心理状态测评数据对比
护理相关事宜进行前,两组SAS和SDS量表评分不具显著差异(P>0.05),经分组施以护理后,量表评分呈现为下降,且观察组值较之于对照组示为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测评数据对比(x̄±s,分)
3讨论
近年来,循证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广泛,该护理模式具有准确的、科学的依据做支撑,因此护理效果良好[2]。习惯性流产容易给患者造成巨大阴影,打击其下次怀孕的信心,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正确看待流产。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进护患感情,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告知其妊娠期注意事项,帮助胎儿正常发育。另外叮嘱患者科学饮食,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循证护理实施期间,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参照核心文献寻找解决方法,提高护理质量[3]。上文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之于对照组更高,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综上,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流产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冉文军. 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02):85-87.
[2] 徐艳敏, 王丽娜, 李术平. 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饮食护理要点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0(8):36-38.
[3] 陈静. 习惯性流产心理因素分析与中西医结合护理[J]. 中医药导报, 2020, 19(11):33-35.
作者简介:高红(1990-),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