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谢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佳,.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 中国教育探索,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112.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对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创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DOI:10.12721/ccn.2022.157112
基金资助: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其独有的重要性和意义,使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困境的重要工具。高校大学生属于思想道德体系尚未稳固的特殊群体,在结束高中生涯之后,对于生活方式、学习习惯的改变难免会造成焦虑的心理,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方式,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议题。

1.“互联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空洞乏味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由于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的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其次,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通过互联网完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化表达,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在高校学生群体间形成辐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互联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2.1降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海量的学习资源只需要动动鼠标键盘,大量的学习资料就能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也排除了求学过程中一些客观因素的干扰,但是,也降低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和分析能力,而且很难保证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正面积极的,很多不正当的言论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造成困难。

2.2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

由于许多学生刚刚走进大学的校园,脱离开家长的管制,对于很多事情缺少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传媒行业在互联网作用下的兴起,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污染,为了营造流量从而获取暴利,网络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愈演愈烈,一些不正当言论的发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由于大学生自身约束力差,对事物的判断力差,导致建立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结果。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践

思想政治领域的文字性内容较多,更多注重的是理论,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对比较枯燥,内容宽泛且难以理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所改进,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习惯的养成,尽管利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教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现代化设备也只是展现教学内容的工具,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学习仍然提不起兴趣,极大程度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1]

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式

3.1调整教师工作“阵地”

随着通讯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途径,“手机不离手”是当今大学生的常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受到当下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线上学习的时间远远超过线下学习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有了网络作为媒介,和学生之间对于学习内容的探讨也变得更加方便,对于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偏差也能及时调整,沟通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对于性格沉闷、不善于沟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关注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东西,在大学生所感兴趣的领域展开教学[2]

3.2创新教育渠道

随着互联网行业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代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大幅度增加,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休闲娱乐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习的时间,这违背了互联网+教育的初衷,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意志消沉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状展开工作,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使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当今主流的软件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比如在短视频软件的评论区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尽量以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将教育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对于教育内容的选取要慎重,首先要保证和国家的政治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选取相对好理解的内容,尽可能将专业术语口语化表达,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在正式的思想教育课程上进行全面的补充,以此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3]

3.3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不能根据教材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学生以后真正能够应用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从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实质性的价值。比如,加强对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思想教育,尤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有所提高,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对于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完全足够的,但是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4]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其次,加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职业能力的考察,打造出一批教学质量高、道德品行好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完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贾闯, 韩莹.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评《"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2021(2019-12):155-156.

[2]程威, 冯立.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1(26):11-12.

[3]孙飞, 赵攀.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S3):25-26.

[4]吴鹏艳.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成才之路, 2021(12):17-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