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急诊输液室在医院的紧急抢救和治疗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够迅速响应、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和必要的治疗手段,为患者的紧急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保障。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选择。不过,由于急诊环境的特殊性以及人员的急迫需求,急诊输液护理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而导致严重后果。由此可见,研究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输液环境问题
急诊患者年龄跨度大,人数多。一方面,老年人和婴幼儿患者多,因此陪护家属也多,容易造成急诊输液室的拥堵,另一方面,发热患者、传染病患者、外伤患者等等常常集中在一起,无形之中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1]。而且,输液环境的卫生状况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急诊设施可能因为忙碌和护理人员短缺而无法及时清洁输液区域或医务人员未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导致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急诊输液室通常需要应对高流量和紧急情况。但有时,输液设备可能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应急需求。例如:输液泵可能出现故障导致输液速度异常,或者容量不足需要频繁更换输液袋。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输液延误或不正常地输液速度,对患者造成不便。另外,在忙碌的急诊环境中,输液区域的隐私问题常常被忽略。输液可能需要暴露部分患者的身体,在缺乏隐私保护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的尴尬和不适。
1.2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问题
护理人员专业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常有,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导致的,护理人员对输液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入或不全面,缺乏对药物性质、输液方法和适应证的准确理解,在实际操作中做出错误的输液流速、输液方式和输液药物的选择,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压力大和时间限制,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在输液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急躁和粗糙,导致技术操作不规范。例如:未正确消毒,注射过程不细致等,可能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尤其是静脉穿刺无法一针见血的问题格外常见,婴幼儿患者因为恐惧、疼痛会哭闹挣扎,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2]。一些护士可能在输液过程中疏忽观察,导致异常情况如患者过敏、出现的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此外,在急诊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快速做出应急处理,但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因为缺乏训练或经验不足,对急诊情况下的输液处理流程不熟悉。这可能导致决策错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1.3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问题
护理人员的关注和关怀程度有待提高。一个友好、专业的护理服务可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而不良的服务态度则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甚至恶化心情。一些护理人员的沟通与解释能力可能存在问题。在急诊输液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不适、恐惧等情绪,而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目的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然而,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有些护理人员可能在沟通上显得匆忙或不耐烦,对患者的问题回答机械、敷衍,不主动解释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这可能使患者感到被忽视或不被重视,从而导致他们对护理过程产生疑虑。急诊输液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疼痛和不适的过程,而护理人员应该以关注和关怀的态度来缓解患者的痛苦。有些护理人员可能只是机械地完成操作,或者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静脉穿刺是否成功的问题上,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和体贴,没有注意到患者的不适或痛苦,也没有给予及时的疼痛缓解和舒适性的考虑。
1.4 管理查对问题
管理查对是指在工作流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实,以确保任务的正确执行,避免错误和事故的发生。急诊工作环境忙碌,各种紧急状况可能同时发生。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例如医生字迹难以辨认、病历书写不完整等。同时,缺乏有效的查对措施是一大问题。例如:输液药物的核对、剂量的核对等。急诊和紧急情况下的输液可能需要大量的药物、设备和人力资源。如果资源不足,可能会导致输液的延迟或不规范操作,增加患者的风险。
2 护理对策
2.1 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与无菌。护士需要在每次进行输液前,彻底清洁输液器、输液材料和工作台面,消毒操作必不可少。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清理废弃物,减少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感到痛苦和紧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播放柔和的音乐、提供放松的氛围等,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感,促进患者的舒缓和康复。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适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舒适。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充足的自然光和柔和的灯光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准确地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另外,家属的陪同对于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患者心理疏导和护理效果是有益的。因此,为家属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区域,如提供舒适的座位、供家属休息的茶水间等,能够增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的家属满意度。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护理人员应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熟悉常见急诊病症以及相应的输液护理操作,如掌握各种输液途径、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基础知识。通过持续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最新的输液技术、药物知识和相关的安全措施,如正确选用静脉通路、合理摆放输液设备、准确计算输液速度和剂量等。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在操作过程中要采取无菌操作,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关注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生、其他护士和技术人员应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护理任务。
2.3 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给药目的、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了解他们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切,关注患者的舒适和安全感,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4 优化输液管理和检查制度。
在输液管理方面,护理人员应正确配制药物溶液,确保输液过程的卫生与安全。护理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洗手程序和消毒原则,确保输液器材的无菌性。同时,定期对输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输液设备正常工作。此外,搭建科学的检查制度,加强对输液护理质量的监督和评估,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将医嘱抄写在观察卡上,并根据“床号-姓名-日期”的顺序填写好后交给患者,以便于后期的每一次补液时进行核查,以确保查对无误[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输液环境,同时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护患沟通、优化输液管理和检查制度这三个方面入手。以此为指导,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急诊输液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吉敏,蔡兰兰,张丽.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S2).
[2] 杨霞.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21(031):031.
[3] 尚真珍.良好护患沟通措施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母婴世界 2021年14期, 219页,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