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畜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这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动物之间的市场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加快了疫病的传播和感染,对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威胁,人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疫病的发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肉类已不再是逢年过节才能消费的奢华食品,而是人们的日常食品,这就大大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疫病的防治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个体农户和大型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特别是春秋两季,疫病频发,更需要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1.1自然环境因素
动物疫病的发生与养殖场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某一因素发生了改变,很可能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季节变化对疫病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同一物种的冬季和夏季高发疾病不同,冬季猪场多见于口蹄疫、病毒性感冒和呼吸道类疾病,夏季猪场多见于猪丹毒、猪流感、猪瘟和猪球虫病等,春季节猪场高发猪日本乙型脑炎等,因为该季节蚊虫肆虐,造成严重危害。
1.2饲养管理因素
从选址建场到饲养管理,动物养殖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首先是养殖场内设施的成本问题,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圈舍规划较小导致动物密度过高,采光不够导致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等,圈舍内整体环境较差,有益于病毒的传播和加快疫病的流行。其次是饲料问题,如果饲料内钙、磷、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足,将造成动物生长发育迟缓,机体免疫力降低,进而易感染疾病。
1.3动物疫病防控认识不够充分。
畜牧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认识不够充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疫苗接种不够科学,养殖户只针对几种常见的疫病进行防治,尤其是禽类养殖,疫苗接种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还有的养殖户认为畜禽接种疫苗的作用不大。由于养殖户认识的不足,导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漏洞,一旦暴发严重的疫病,易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4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不足
我国家庭式、小型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大多缺乏对疫病防控的意识,他们通常在动物出现症状或者已经死亡时,才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这时疫病通常已经无法控制,这种养殖方式和理念相对落后,是造成小型养殖场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在疫病初期察觉,更做不到精准防控,让很多养殖户的心血付诸东流。
2.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疏漏。 畜牧防疫部门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执行者,其工作存在疏漏留下了发生动物疫病隐患。例如,工作人员防疫思想出现松动,检查工作没有执行到位,未走进养殖户进行实地检查,进而对自身管理区域内的养殖户分布、畜禽数量、防疫情况等信息没有完全的掌握,使动物防疫工作收效甚微。
2、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应对措施
2.1加强免疫和对疫病的检测
要求畜禽养殖户在进行动物养殖的实践活动中定期对其进行疫苗的注射,防患于未然。有关疫情监测的责任人员着重进行流行病学的有关调查:①进行存活动物的抗体检测工作,及时进行补免。②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养殖场进行疫病的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疫病防治措施。对大型畜禽场以及密集的交易市场与区域着重进行疫病的排查与监测,并不断扩大监测范围。③对畜禽产品主要经销的农贸市场以及屠宰场的兽药残留进行监测,保障市场流通的畜禽产品的食品安全。④对流行病学进行严格调查与监测,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排查,必要时可采取捕杀做法。
2.2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防患于未然,动物防疫相关部门应完善疫病防控体系,构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养殖场应第一时间上报,防疫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执行,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对于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一类传染病要制定好应急预案,防止疫病大面积流行动物防疫部门还应当定期调查当地疫病情况,切实分析发病原因和趋势,根据发病规律总结出免疫方案,从而提升防控水平。
2.3重视畜牧养殖环境的净化
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要重视度畜牧养殖大环境的净化。一方面,要积极淘汰阳性牛、羊、猪等,建立并维持健康的动物群体。另一方面,要加强动物养殖环境的科学化管理,做好动物养殖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饲养管理中,要重视对动物建设及其周边的清洁、消毒,重视疾病动物的隔离养殖,做好粪污的集中处理,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做好十足的准备
2.4做好消毒工作。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必须要做好养殖的消毒工作,消除疫病的传染源,要建立严谨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以及往来车辆、出入的人员都需经过消毒后,才可进入养殖场内部。而养殖场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外,不可将外部的肉食产品带入厂区,并定期对使用的生产工具、笼舍、畜禽等进行消毒,以防止畜禽感染疫病。
2.5加强动物养殖科学化管理
现阶段,要实现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就要转变畜牧养殖的思想观念,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的动物养殖管理。在动物疫病的防控上,应该重视预防和保健,重视提升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来使被动的动物疾病治疗性控制转为预防性控制。在畜牧养殖中,要引入精准的日粮饲养观念,来确保动物营养吸收的合理化、平衡化,提高动物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6保障疫苗使用效果
疫苗是最直接、有效对抗疫病的方式,但是随着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疫苗出现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影响了疫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关部门需严格管控疫苗的质量问题,杜绝非法疫苗流入市场。除此之外,疫苗的研发是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国目前很多重大传染病暂无有效的疫苗,比如非洲猪瘟。
3、结束语
动物防疫工作的责任重大,不但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动物防疫工作量大、涉及的范围广,以及动物防疫工作中还存在着防疫工作人员对防疫认识不充分、兽医人才匮乏,以及饲养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进而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难度,造成动物防疫工作存在漏洞,为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对畜牧业发展以及民生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注意形成能够长期发展的有效机制,从养殖到生产以及加工等诸多环节做到有效监管,完成对公共安全的维护,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的同时,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质量以及在市场上的正常供应,促进现代畜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敏晓花.动物疫病防治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J].江西农业,2020,151(2):38.
[2]祁娇艳.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9,331(21):44.
[3]陈艳.畜牧业发展中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及保障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