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防寒、避暑”特色宜居气候类型研究
​卢瑞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卢瑞琪,. 元阳县“防寒、避暑”特色宜居气候类型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2024.5.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摘要: 利用最近30年(1990~2020年)元阳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6976)、新街国家气象观测站(T5892)地面资料,分析元阳县一山一河谷“防寒、避暑”特色宜居气候特征。依据《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QX/T 500-2019)、《GB/T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及无冬日指数三项指标,分析判断元阳县“避寒、避暑”能力。结果表明:新街镇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L=26.5,属二级避暑宜居指标;南沙镇无冬日长达90天,占比接近100%,且舒适指数较高,舒适期长,避寒气候特征明显。
关键词: 防寒;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气候舒适期;千年哈尼梯田;干热河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基金资助:

1引言

元阳县域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倒V”形发育,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共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4种气候类型。独特海拔高差造就了元阳县独有的同时具备“防寒”、“避暑”两大宜居气候,夏季(6-8月)以新街镇(老城区)为首的千年哈尼梯田景区,平均气温20.7℃,冬季(12-2月)以南沙镇(主城区)为首的干热河谷,平均气温16.6℃。

1 气候评价方法

依据GB/T 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1]计算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分析夏季避暑气候舒适度和高影响天气对避暑宜居影响程度。由于暂无明确的计算避寒宜居气候适宜度的方法,现依据GB/T 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无冬日指数两项指标来分析南沙镇冬季避寒宜居气候适宜度。气候舒适度共划分为5个等级:寒冷、冷、舒适、热和闷热。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新街镇“夏季避暑”适宜度及适游期

根据三十年资料统计,新街镇年均暴雨日数为3.1天,雷暴日数为69.7天。夏季6-8月份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暴雨日数合计1.6天,雷暴日数合计29.9天。

新街镇常年无高温和大风天气,故灾害性天气即高影响天气只计算暴雨和雷暴日数,计算得出M为0.4071。新街镇Bo为0.4033,取Bmax为极大值0.6,B得到0.6721,最终求得L=26.5,根据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等级划分表,可以得出新街镇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等级为“适宜”。

3.2南沙镇“冬季避寒”适宜度及适游期

3.2.1舒适度逐月变化特征

表1 南沙镇各月温湿指数及风效指数

1741142364642479.png

从表1可以发现,南沙镇冬季(12月至2月)的舒适期有2个月,即便是在舒适度较差的1月,HI指数和WI指数都十分接近舒适期标准范围。南沙镇冬季人体体感感温度较高,不会因为没有做到避寒保暖措施而被冻伤,整个冬季仅需简单添衣即可保证正常旅行,属典型冬令避寒气候特征。

3.2.2 无冬日指数特征

按照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全国气候避寒地评价》团体标准,将每年的12月-翌年2月(按90天计)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期定义为无冬日。统计无冬日的累计天数可以得到无冬日指数(NWID)。这里统计了2011年至2020年(近10年)的南沙镇的无冬日指数,见表2。

表2 南沙镇各月无冬日数情况统计

1741142386624729.png

结果表明,10年当中无冬日数平均为90天,年平均无冬日占比高达99.9%,仅2016年强寒潮过程中有1天平均气温低于10℃。高额的无冬日占比,体现出南沙镇冬季极佳的避寒宜居优势。此外,当地为低纬河谷地区,昼夜温差小,无论白天夜晚游玩时气温均较高,舒适度也较高。

3 结论

元阳县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南沙镇和新街镇的巨大高差,造就了其拥有“夏上山避暑、冬入谷避寒”的独特气候宜居资源。根据以上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新街镇避暑宜居气候适宜度L=26.5,属二级避暑宜居指标,说明气候适宜避暑宜居;冬季主城区无冬日长达90天,占比接近100%,且舒适指数较高,舒适期长,避寒气候特征明显,冬无严寒,说明气候适宜避寒宜居,适宜开展保健、养身等相关活动。

(2)南沙镇冬季总体体感温度高、舒适度等级高、舒适期长,整体气候条件极佳。从无冬日指数来看,南沙镇年平均无冬日指数接近90天,全年基本无冬,冬季气温高于10℃,且在低海拔昼夜温差小的前提下,说明冬季白天夜晚气温均适宜游玩。

参考文献:

[1]GB/T 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S].

[2]张少朋, 韩琳.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环境舒适度的评价研究[J]. 地理科学研究, 2020, 9(4): 215-222.

[3]马丽君, 孙根年. 中国西部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J]. 干旱区地理, 2009, 32(5): 791-797.

[4]刘清纯, 王铮, 许世远. 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 资源科学, 2007, 29(1): 133-141.

[5]袁小康, 谷晓平. 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比较分析[J]. 贵州气象, 2013, 37(3): 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