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樊兆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樊兆坤,.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 预防医学杂志,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291.
摘要: 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不断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170例健康体检人员,依照临床标准手段进行生化检验,将被检者空腹状态下10 ml静脉血标本随机分为2份,每份5 ml,分别在试管中进行常规处理和溶血处理,比较常规与溶血处理后各项水平指标值。结果:常规处理后总蛋白(59.11±6.65)g/L、葡萄糖(4.65±0.73)mmol/L、血清钾(3.66±0.44)mmol/L、乳酸脱氢酶(20.04±30.16)U/L、谷草转氨酶(19.04±11.37)U/L、总胆红素(10.22±5.03)μmol/L、肌酸激酶水平(73.46±22.07)U/L,溶血处理后总蛋白(80.17±6.67)g/L、葡萄糖(2.61±1.15)mmol/L、血清钾(5.59±0.86)mmol/L、乳酸脱氢酶(45.86±53.94)U/L、谷草转氨酶(33.24±10.59)U/L、总胆红素(29.84±5.68)μmol/L、肌酸激酶水平(105.33±20.67)U/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故需全程控制采取-检验整个过程,防止标本溶血事件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 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预防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291
基金资助:

溶血在目前临床较为常见,这种现象在临床医学中又被称为红细胞溶解,是生化检验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不良现象。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的结果干扰包括了血红素颜色干扰比 色分析结果、Hb干扰蛋白质分析结果、红细胞内生化成分干扰血清对应生化检验的结果等。人体发生溶血主要是由溶血性细菌所导致的,也可能会在人体产生抗体反应或在受到各种机械性损伤的状况下引起。但在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进行处理时,出现的溶血现象大多数与检验操作不规范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溶血对生化检验工作准确性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对患者的实际临床诊断工作造成影响,而导致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发生。血液标本质量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故在对血液样本进行控制和管理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当重视这项操作,并将其录入至日常工作标准中,才能保证深化检验工作的合理性,为了防止标本溶血状况发生。本研究分析抗凝血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的170例健康体检人员,男89例,女81例;年龄25—55岁。本次研究所有被检人员都是自愿参与;排除黄疸、严重高血脂、先天性溶血疾病者。

1.2方法

被检者空腹状态下,抽取10毫升静脉血,随机分为两份份,每份5毫升,在室温条件中放到两组真空试管中,进行常规处理和溶血处理。两组血液标本均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为1200转/分。

1.3观察指标

对常规处理与溶血处理中各项水平指标数值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常规处理后总蛋白(59.11±6.65)g/L、葡萄糖(4.65±0.73)mmol/L、血清钾(3.66±0.44)mmol/L、乳酸脱氢酶(20.04±30.16)U/L、谷草转氨酶(19.04±11.37)U/L、总胆红素(10.22±5.03)μmol/L、肌酸激酶水平(73.46±22.07)U/L,溶血处理后总蛋白(80.17±6.67)g/L、葡萄糖(2.61±1.15)mmol/L、血清钾(5.59±0.86)mmol/L、乳酸脱氢酶(45.86±53.94)U/L、谷草转氨酶(33.24±10.59)U/L、总胆红素(29.84±5.68)μmol/L、肌酸激酶水平(105.33±20.67)U/L;两种检验方法中各项水平指标除了白蛋白、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法详见表1所示。

表1两种检验方法血液标本中各项生化指标比较(x±s,n=170)

微信图片_20250305124820.png注:与常规处理比较, aP<0.05

3讨论

溶血干扰临床很多生化检验结果精确性:①血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红细胞和血清内的化学成分在渗透压作用下,浓度各不相同。红细胞中的很多成分在标本产生溶血后,都会进入血浆,影响化学成分或其他成分的浓度。红细胞内/血浆浓度比值相应提升,溶血越严重,比值提升越大。在红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浆浓度,比值小于1时,溶血现象是血清被稀释,所以在检测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数值比较低;②进入血浆中的血细胞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浓度也会产生变化;③在检测血清成分时,血细胞成分会出现化学性干扰;④由于血红蛋白会产生色泽,所以会带来光学干扰,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在溶血标本中,上述4种干扰可共存并产生相互作用,让被影响的项目更复杂。

标本溶血是临床开展深化检验工作中的一种常见困扰因素,如果患者在开展深化检验时出现溶血状况,导致血细胞内的部分成分进入血清或血浆中,致使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标本溶血产生的主要因素: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检验操作不规范,则会导致溶血标本出现异常,护理人员的工作是导致标本溶血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采血过程中,如果抽血带绷得过紧,就会在抽血时导致抽血负压过大而影响血液质量。而在进行实际抽血过程中,医疗器械如果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状况,也会导致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

标本溶血控制的主要管理方案:①采血时间:血液标本采集时,时间要选择清晨,患者空腹6—12小时,如果受检者在保持空腹状态下12h以上患者体内的蛋白以及转铁蛋白物质水平会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患者体内的胆红素代谢产物量会随之增加。除此之外,再进行采血检验前受试人员需要保持卧床休息或静息状态,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采血检验结果得到优化。故在开展实际采血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采血宣教,并保证所有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降低采血时间对血液检测造成的影响。②止血带应用:首先在对患者进行采血部位选择时,需要选择较为粗壮的静脉,一方面来说能够保证穿刺时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保证采血过程中血管内具有足够的血量。通常情况下来说,在进行采血时应当选择正中静脉,但如果患者的静脉较深或者较细,则可根据患者状况进行合理的采血位置调整。在采血时,医务人员可以适当应用采血带注意患者的血管压迫,患者的压迫时间要控制在1分内,如果患者的静脉长时间受到血流阻滞,则会导致患者血管内液和组织液出现交流,造成患者在血液标本采集时混入组织液,这样会造成血液污染,影响实际检查结果。③采血技术:医务人员在进行采血时,采血技术也是影响采血质量的关键因素。采血人员需要做好自身的技术提升,在进行采血操作时应当尽可能一次采血成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溶血和凝血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样本采集来说有积极意义。静脉采血时,要注意不要用力挤压或拍打采血部位;抽血速度不可太慢或太快;抗凝血混合时,要避免振荡力量过大;血液在未完全凝固前,不可进行振荡。④样本保存:在采集到血液样本后,如果无法第一时间送检,将这些样本放置在4℃左右环境里,保存时间在一周内。如果是常规的室温,保存时间不能超过4h。如果超出了保存时间或温度达不到要求,将无法得到最准确的血液检验结果。若超过4小时,血液样本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会增大,血糖降低,从而影响准确性。⑤样本运送:血液标本运送时,动作不可过大,要避免剧烈振荡;运送时温度要控制好,不可过高或过低;运送血液标本时,如果路程遥远,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标本受到长时间的振荡。此外,检验人员需要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做好采血操作,同时在开展采血工作前,需要做好患者用药史以及病史的了解,尽可能降低患者个体因素,对标本造成溶血所导致的检验结果不准确。医院内部要做好器械产品的管理,保持产品合格,不合格产品做好销毁工作,严重时甚至还需要做好举报工作,这样对于医院内部的血液样本采集有积极意义。

预防生化检验过程中标本的溶血情况:①所有检验工作人员在参与检验操作之前要接受操作培训,了解具体的操作规程;②优化所有会产生干扰的外部环境,净化标本检验环境、合理规划标本的运输通道、科学设置空白样本,这样才能有效把控外界环境。要将注射器和配套的针头放置在特定的容器内,保证保存的干燥性和清洁性。在消毒环节不能使用医用酒精,在用针头注射血液样本时,注射要紧贴试管壁缓慢进行,速度过快可能会破坏红细胞结构。在运输试管的过程中,要保证试管的内部的稳定,不能出现剧烈晃动。取样的第一时间就要进行生化检验,在37℃的水浴保存,保存时间≤30分,血清的分离时间大于100分,在离心处理之前,不能让血液样本自动凝结。离心确定时,应用1000—2000RPM的转速离心处理5—10分钟,防止血液样本有冷冻复溶的情况;③如果部分血液样本出现了溶血的情况,就需要再次采样。

生化检验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为及时发现疾病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是非常关键的。本次研究结果,两种检验方法中各项水平指标除了白蛋白、尿素氮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我们的启示为:在平时的检验过程中,止血带要松紧适度,当采血时如果血流不畅甚至断流时建议重采,这样的时候溶血概率很大。另外,采血时尽量不让血流直击管底让胶帽稍微斜刺入试管让血流延管壁流入底部,以避免直击管底时,血流过快击碎红细胞发生溶血,工作中的小细节影响检验的大数值,因此,我们的检验工作要求细求真,这是保证我们检验数值的准确性不可缺少的严谨态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溶血对于生化检验工作的开展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患者的标本发生溶血,则难以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护理人员处理标本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证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缩短检验时间和送检时间,才能有助于提高生化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晓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2):103-104.

[2]张烨丽.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10,218.

[3]耿素亚,李国锋.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2):209-210.

[4]回艳梅.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144-145.

[5]马燕.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和解决措施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304-2306.

[6]杨焱,杨文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0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