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水泥行业是我国基础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水泥行业在生产中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安全以及企业的平稳发展。在现代化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与挑战。
1.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概述
1.1 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的特点
水泥生产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有一系列明显特点。这些公司的危险既来自在生产中接触高温,粉尘和有害气体,也来自重型机械操作造成的危害危险,还有可能发生化学物质外泄或爆炸的危险。另外,长期从事物理劳动会给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工作环境紧张、操作误差大等因素都会造成事故。再者水泥企业环境复杂多样,从开采、物料搬运、熟料烧制以及成品打包等各个环节的操作安全风险交织在一起,加大事故概率。
1.2 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的成因分析
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生产工艺复杂,工业环境恶劣造成作业危害种类繁多。例如熟料生产过程高温作业、粉碎石膏磨粉尘环境等均可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员工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与作业风险直接相关,缺少有效培训或者无视安全规则等行为都将提高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与此同时,设备陈旧、维修不当等问题也成为诱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管理层在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安全标准不高、监管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加重作业风险。
2.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2.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水泥企业操作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的关键是要寻求一种不仅能全面反映操作真实状况,而且操作性强、科学性高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应能准确定义风险等级、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量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相关风险管理建议等。在诸多风险评估方法当中,适合水泥企业使用的方法可能有但不仅仅局限于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和以模糊逻辑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模型。这几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检查表法简单易为现场人员所用;故障树分析法与事件树分析法在复杂系统风险解构中表现得特别强烈;但模糊逻辑方法能处理不确定性及模糊信息,适合信息不完备的场合。
2.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保证体系能够完整地涵盖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且指标要清晰,可以量化和容易获得。该指标体系要考虑到人员,机器,环境和管理等诸多要素,不仅要考虑工作环境和操作程序安全等常规作业条件,这也涵盖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例如紧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另外,该指标体系还应该注重长期的影响,如职业健康、设备维护。各指标应具有相应权重以体现它们对整体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量化框架。
2.3 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运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为了将上述风险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以具体而系统的方式付诸实际运行,从而达到量化评估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型应该能将各种数据融合在一起,其中包括历史安全记录,作业现场监测数据和员工行为分析,从而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对潜在事故进行预测。这类模型一般都要借助于高级的数据处理软件才能用算法分析数据,计算出风险值并把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决策者能够了解并付诸行动。必须定期对这些模式进行更新与验证才能保证其在动态变化作业环境下仍能发挥作用,并且能适应安全管理新规则与技术进步的要求。
3.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控制策略
3.1 风险预防控制策略
在风险预防方面,企业应该注重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体系以及企业应该经常维护和检查生产设备,其原因是生产中设备能否正常工作是关键。通过定期的设备维护与检验,能够保证设备一直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减少故障率,进而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也是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以增强其感知和处理潜在危险的能力。通过训练,使职工懂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适当对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格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企业应在生产流程中制定周密的安全操作规程以保证职工严格按照。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生产中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企业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能够引导企业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其中包括事故紧急处理、受损设备修复、受灾生产流程调整。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机制。通过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了各种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整改,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3.2 风险应急控制策略
水泥企业在可能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风险应急控制机制。本机制旨在突发事件出现后能够快速准确做出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保障生产安全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企业有必要建立周密的应急预案来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以及针对这些紧急情况所采取的具体对策。另外,企业需要保证应急预案执行力度,并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培训,以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企业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核查应急预案是否有效,并适时调整、优化。应急演练也能提高职工应急预案熟悉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企业也要备足应急救援物资并做好储备计划,以保证各种物资能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得到补充并高效利用。与此同时,应急救援物资的定期检测与保养也保证了物资的良好性能。
3.3 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策略
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监控和持续改进对于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企业应当执行风险评估和监控程序以确定并预防潜在的风险。为了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构建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涵盖生产环境、设备配置、工作流程以及员工素质等多个方面,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定期进行审查与评估,把握风险变化趋势并制定防范措施。构建风险监控系统对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以保障安全措施的落实。建立预警机制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预警。重视信息的传递以保证各级领导及职工对风险状况的认识。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并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种类及频次进行分析,以优化安全管理策略。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激励员工的改进建议等方面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强化安全文化,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强化领导层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切实执行。
结束语
总之,从文章的论述中能够,看出水泥企业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并实施风险控制策略,既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安全威胁又可以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对策。水泥企业要不断关注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新动向,不断改进风险评估方法和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才能达到长期安全生产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红林. 水泥企业矿山作业职业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J]. 中国水泥, 2019, (08): 121-124.
[2]张刚刚. 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在水泥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 2017, (02): 4.
[3]林学涛. 水泥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 (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