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体能的有效提升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两方面。运动技能是学生完成特定体育动作的能力,而体能则体现在力量、耐力、速度等多方面的运动表现。技能的掌握能无形中推动体能的增长,而体能的增强又能助力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精心设计课程,确保技能与体能训练的平衡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技能与体能平衡发展的意义
技能与体能,作为体育教育的两大核心要素,彼此间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且丰富的体育教育体系。技能的磨练,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各类运动技巧,无论是足球的传球射门,还是篮球的运球投篮,都能得心应手,从而提高运动的整体效率。而体能的锤炼,则像是为这些技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强健的体魄、充沛的体力,让学生在运动场上能够持久地发挥,确保技能的完美展现。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迅速成长的黄金时期,技能与体能的平衡发展,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技能与体能平衡发展策略
(一)合理安排学生运动时间
对于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来说,教师还需要关注的就是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体育运动与相应技能训练,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训练计划的设计。教师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持续观察学生是否适应这种体育运动方式,并结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去合理调配学生体育课上运动时间的分布,以便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体能的增强,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对于学生的体能增强、运动技能掌握等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将整个体育运动的过程,根据课程时间的安排、运动技能训练特点的不一,分为不同的体育活动阶段。在每一阶段中,都为学生指定运动技能的训练内容、确定运动强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压力,学生的体能也会不断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也会不断增多。
(二)及时关注个体差异及弹性负荷
在小学运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加以调整,通过辅助教学方法来减轻运动难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助于小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在选用辅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考虑所使用方法的健身意义,选用恰当的辅助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动作技巧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因此,在教授立定式跳远运动员技巧的课程中,训练老师适度缩短了弹力屈伸预摆这种低高度训练的持续时间,加大弹力屈伸预摆接往前跳、弹力前屈预摆接往上跳这两个训练的持续时间,在“超人往上跳”训练中,学生还会将两脚在一起用力跺地,也增强了下肢能力和起跳技巧。在篮球的原地及双手胸前传递球课程中,学生单纯地完成了1对1传递球训练,之后虽然学会了简易的传递球动作,但是身体发展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原地的传接球训练换成由六名学生组合的传接球+往返跑训练,那么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将会获得同步提升,也增强了传接球技术使用能力,从而达到了技术、身体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应按照每个学生体质水平的不同,设定适合每位学生特点、各自都可以实现的运动目标。运动负荷过高,影响学生进行技术动作,易产生错误的动作,对学员的身体状态也会形成不好的影响;而运动负荷过低,则学生的身体状态得不到合理发挥。所以,老师在运动课程中应选择锻炼强度和训练密度适当的动作、运动。比如,在“俯卧撑”训练中,每个学生第一次课能进行2~3次俯卧撑,第二课老师可规定其进行3~4次俯卧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再依照学生力量的不同,给出进行3~5组,每组4~5次的运动强度任务,每个学生依照自身力量,选定符合自身的运动任务并加以训练。此为动态变化、可改变的适应运动负荷系统,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能从运动训练中获得收益,真正关注个体差异。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方法,它巧妙地将运动技能融入趣味盎然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果。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一步探讨游戏化教学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游戏,将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融入其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接力”游戏,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站成一列,第一个学生将球传给第二个学生,然后迅速跑到队尾,第二个学生再将球传给第三个学生,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学生接到球并完成投篮。这样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传球和接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运球绕桩”游戏,在场地上设置一系列标志物作为“桩”,要求学生运球绕过每一个桩,期间不能碰到桩且不能停球。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球姿势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运球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能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确保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并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体能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兰.基于技能和体能培养构建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36-37.
[2]陈司令.小学体育课堂运动技能与体能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1,(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