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及区位选择
赵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昕 ,. 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及区位选择[J]. 中国经济,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117.
摘要: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还会为现代经济助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国家把建设金融中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世界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西部地区。同时,金融中心往往受到交通条件、政策制度、信息优势、区域实力、商业贸易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衡量金融中心的两个尺度是城市内特定区域和金融中心城市。本文主要论述了世界金融中心的概述,形成条件以及区位的选择。

关键词: 世界金融中心;形成条件;区位选择
DOI:10.12721/ccn.2022.157117
基金资助:

世界金融中心起源于十九世纪,位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其发展呈现出集约到分散和分散到集约两种规律。所以,世界金融中心有自然形成制和国家建设制两种模板。世界金融中心在形式上的不同,导致在发展和形成制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便世界金融中心的形式不同,但是本源和基础是相同的,由此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发展和壮大的根源。世界金融中心的本源是经济的繁荣和一体化,英国工业完成于十九世纪,建立了工业帝国,北美和欧洲国家的经济逐渐繁荣。很多国际投资和贸易往来逐渐白热化,对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就是世界金融中心的雏形。世界金融服务和贸易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外汇交易、融资、投资、保险等等。随着世界金融中心的扩展和充实,形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的规范化。伦敦国家金融中心是最早形成的、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带动了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经济贸易活动。在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形成了不同的金融中心,其中较为有名的为:法兰克福金融中心、首尔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中心、纽约金融中心、伦敦金融中心、日内瓦金融中心、波士顿金融中心等等。

一、世界金融中心的概述

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是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有金融中心,这些金融中心极大影响了整个国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金融中心也要顺应时代的步伐,以寻求不断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建立金融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一)世界金融中心的起源

在十九世纪,欧洲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北美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地区初露锋芒,在确定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经济贸易更为频繁。在国际贸易频繁和投资白热化的情况下,世界金融中心形成了雏形。在世界金融中心,涵盖了国际性的金融服务和贸易。世界金融中心包含了跨国性的外汇交易、融资、投资、保险等等,在世界金融中心不断扩展和充实的情况下,最早形成了规模最大的中心,成为了经济贸易活动的温床。

(二)世界金融中心的兴起

在十九世纪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伦敦金融中心为主的世界金融中心,在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以英国和德国为首的欧洲经济体有所衰退,美国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开始向西方移动。世界经济到二十一世纪开始,经济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地区、洲,国际分工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方面,经济逐步国际化,世界大市场就此成形。但国际投资和贸易多集中在经济较为繁华的地区,由此产生了地区和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二十世纪初,虽然出现了很多个世界金融中心,但发展较为缓慢。除了瑞士和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不够高。而世界金融中心需要国家的开放程度足够高,但随着各个国家金融的逐渐放开,金融中心发展中所存在的阻碍也由此消失。很多发达国家都进行了相应的创新改革,放低了资金账户开设门槛,让金融地区出现了规模性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在世界经济自由开展的背景下,涌现了巴黎金融中心、伦敦金融中心、纽约金融中心等等,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个国家对金融中心的重视也在不断提升,政府也采取了政策上的倾斜,促进世界经济朝向一体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二十世纪末期,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也建立了本国的金融中心。这让金融中心可以覆盖整个世界的不同经济体。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对金融自由化程度有所提升,而金融的自由化又让金融相关业务有所扩张。据统计,在二十世纪的后十年期间,世界境外资产翻倍,金融衍生业务总量也有所扩增[1]

(三)世界金融中心的特征

世界金融中心的特征构建了金融中心的功能,并助力于金融中心的存在和发展。世界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是:1、金融所在国家和地区整治环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政治制度作为保护,同时政治的稳定也会提高金融的安全性,以提高金融业务量。2、适用于国家金融中心的法律法规。经济活动和行为都需要在法律的保护和监管下运行,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政府颁布的法律,可以严格监管金融活动,为金融中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保障了金融业务和行为的合法,世界金融中心也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监管。3、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资源,任何一个金融中心都是由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组合。世界金融中心需要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主体需要有外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主体要相互合作和竞争,以提高金融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金融中心的集约型。4、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高额的金融业务成交量。世界金融中心的基础是市场结构的完备,其中包含成熟的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保险市场、货币市场等等。完备的市场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金融中心的多样性,利于扩大金融中心规模,聚集金融中心资本。5、世界金融中心所在国家或地区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中心的发展与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息息相关,其发展需要依附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不能凭空实现。世界金融中心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且发展程度受到经济发展的促进,积极影响了金融活动、经济总量、自由化水准。6、世界金融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优越。世界金融中心多与航运、贸易、经济为一体,并不是单一的金融中心。

二、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

一般而言,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区域内的专业人才、信息优势、商业贸易量、政策与制度、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

1、区域经济实力。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地位是在不断变化的,往往与所属国家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世界金融中心的诞生和发展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业成长的前提,经济发展需要有较多的资本供求和流动资金,才能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的融合,扩大金融业务规模,让金融市场更为活跃。

2、商业贸易量。商品的买卖需要货币来进行结算,很多金融机构架起了借贷双方的融资桥梁,孕育了金融中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的对外扩张,让商业活动更为频繁,也让资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金融市场中,这让伦敦成为世界贸易和资金的交易中心。

3、专业化人才。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复杂的部门就是金融业,可以快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监管都需要有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来支撑金融中心的形成。

4、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金融中心需要有解译、交换、重组、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提供更为专业和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

5、政策与制度。金融政策促进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巴黎和法兰克福分别建设了欧元区和金融区,金融中心有了金融政策的促进成长的更加良好。部分世界金融中心所实行的外汇制度自由且宽松,便于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6、交通条件。交通和通信设施较为便利的地方对金融企业的聚集较为有利,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发展。纽约早期金融业的发展根据优势,伊利运河的修建也对纽约的商业和贸易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2]

三、世界金融中心区位的选择

世界金融中心主要可以从两个空间尺度进行分析,从全球城市体系来看,金融中心对城市的选择,从城市内部来看,金融中心对城市内特定区域的选择。从全球城市体系来看,金融中心的等级与城市层级的关系较为紧密。金融中心往往是全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特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些地方经济情况较为发达,位置优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度和环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很高,同时,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城市的层级与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密切相关,伦敦是区域门户城市也是中心城市,是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所以,全球金融网络可通过各种空间联系与全球经济相连通。从城市内部而言,金融中心往往位于某个大城市的中心区域,例如伦敦的伦敦城、香港的中环、纽约的华尔街、北京的金融街等等,这些地方金融行业的不同要素可在某一特定地点进行融合,聚集形成金融机构[3]

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受到了金融中心本身、政治环境、市场供应关系等影响,对世界金融中心的特征、条件进行分析后,可对我国发展和建设金融中心产生有利的影响。研究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机理和所需条件,利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和运营,减少发生错误程序的概率。可参考典型的世界金融中心,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德余,汤勇刚,张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15):105-110.

[2] 林胜,闫晗,边鹏.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科技能力评估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2020(01):20-29.

[3] 王胜邦,邓鑫. 后危机时期全球银行业变革趋势与竞争格局[J]. 国际金融研究,2019(08):66-7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