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主要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具备便捷性、经济性、互动性的金融消费活动。这样的金融消费活动受到广大年轻人所喜爱,所以,被更多人所关注。原本依赖于银行的客户,在消费金融势力下都会转向其他金融服务,这对于传统银行业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面对消费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冲击,必须要抓住机遇,合理应对市场发展现状,从而稳定银行发展情况,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银行消费金融发展概述
(一)银行消费金融发展较快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影响下,我国出台了对消费金融相应的促进策略,我国消费金融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机会,就目前消费金融发展来看,信贷总量正在逐年上升,但是对比金融发展较为发达的发达国家来说,消费金融总量还存在不小差距。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市场中是为广大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数据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基本达到40多万亿元消费金融贷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持续上升趋势,我国银行消费金融的发展应有更好的发展前景【1】。
(二)我国消费市场呈现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开放,在消费金融势力下,信托公司积极参与到金融服务产业中,消费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多家信托机构已开始创新业务,开展各类消费金融服务,并且,一些非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消费金融领域,例如,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这些公司在消费市场中所推出的产品多元化,业务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市场产品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住房和汽车贷款以外,也推出了信用卡贷款等多种消费金融服务【2】。并且,消费金融服务也开始涉及线上消费,消费市场呈现主体多元化,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市场主体。
(三)受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不断优化服务体系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简单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极大刺激了银行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措施生成了线上消费金融模式。与之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各类消费金融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总结与分析,为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这就为后期管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并且,银行也开始联合第3方支付机构,实现手机在线付款分期等多种金融功能。金融功能被详细划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二、消费金融视域下银行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银行快速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对消费金融领域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刻,所以加快了消费金融服务建设,但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银行想要在消费金融视域下快速发展还需要解决下述几点问题。
(一)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消费金融促使银行业务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业务更加细化以及个性化。但目前从宏观角度来说,还缺乏完善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各类业务的开展都缺乏相对应的制约措施,所以严重影响了消费金融业务的拓展。例如,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时,所有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出台了各类消费金融产品,没有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互联网企业机构加以合作交流,忽略了消费金融产品的深入改革与宣传【3】。也缺乏大数据的利用,难以对客户的数据加以整合和分析,因此也就极为严重的影响了消费金融业务水平。
(二)消费金融产品缺乏个性化
从我国传统消费金融贷款业务来看,主要是以住房和汽车贷款为主,消费金融产品各银行之间同质化极为严重。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消费金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住房和汽车,还包括教育家具装修等短期消费贷款,这些服务在传统银行业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关注,所以导致大量潜在客户流失。并且传统商业银行管理理念主要针对较大的商业活动或者金额较大的贷款业务,对于创业者或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很少为其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但目前各种类型的消费金融贷款需求正在不断提高,如若商业银行没有注入中这些特殊群体去开发消费金融产品,那么竟然会导致消费金融服务在该领域长期处于空白阶段,甚至可能被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抢占先机。
(三)消费金融互联网应用的建设相对落后
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金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互联网应用具有极为简单的操作原理可以快速普及到所有客户群体中,而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应用的创新和建设都相对不足。操作逻辑和实际操作流程都相对复查,导致传统银行金融机构所产出的互联网应用无法获得广大网络用户的经验,普及度不高,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
(四)未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
目前我国征信系统覆盖面积相对狭窄,个人信用记录与银行,公安部门事务部门等,这些部门在数据管理方面是相对独立的个人信息碎片化较为严重,所以很难整合个人信息,在接待业务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信用风险。虽然当前央行正在不断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覆盖面积,但是就目前征信体系来说,还未达到符合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拓展的目标。因此消费银行应当与互联网企业建设合作关系建立属于银行产业的一个信用体系能够快速收集客户数据信息,并且加以管理分析,合理为信贷业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
(五)法律法规建设有所欠缺
在当前孩子还会快速完善的过程中,消费金融体系仍有诸多漏洞,无法良好制约消费金融服务的发展,致使失信问题频频发生。再加上法律法规建设有所欠缺,导致银行金融服务业务拓展过程中所处于的社会信用环境有所不足,这对银行消费金融服务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再加上我国法律法规的建设,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很难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建立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业加以约束。基础法律法规建设还要不断的拓展创新,才能够保障我国消费金融理论与安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消费金融视域下银行转型的有效对策
(一)结合当前市场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消费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二者之间必须要互利共赢形成互补态势,以此来完善我国消费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消费金融领域向银行要加强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创新发展消费金融公司。利用银行零售业务与消费金融公司形成互补,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你是同时银行内部还可专门成立消费金融服务部门,针对各项小额信贷业务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强化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特别需要重视当前中小企业或者个体户以及大学生特殊消费金融产品需求的挖掘。从而提高消费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和多元化,确保消费金融业务符合当前市场实际需求。
(二)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目前银行客户数量众多,每一个客户在进行消费或者储蓄过程中都会生成各类数据,银行业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客户信息,所以就需要发挥银行业务的数据优势,建立合作共享机制,这样就能够有效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对个人信用以及借贷款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筛选优质客户,合理评价客户对于贷款业务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避免银行坏账。
(三)建立多元化消费金融产品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消费升级和消费的需求正在不断多元化,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资金需求,银行应当加强对消费金融服务的开发与创新。在市场中寻找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形成行业间的差异化服务,甚至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消费金融产品,这样就能够让所有客户在消费金融领域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业务和产品提高对于银行的依赖性。同时,还需要开发具有可操作性更强的线上管理系统,借鉴支付宝、京东白条等应用,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来完成各类金融服务操作化解金融服务过程,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四)建设完善的消费金融法律法规
消费金融市场想要和谐稳定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在完善的消费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之下。现阶段消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仍然有所不足,所以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主要针对信贷原则流程和信息等方面加强法律建设。将各类服务细则和业务内容进行优化,以便于更好的维护银行及客户的利益,依法惩处各类不良操作和信贷业务的开展规范,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建设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消费金融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消费金融已成为金融市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利用消费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对传统银行业加以转型升级,提供以银行为基础的消费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产品内容,真正促进银行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蕾.消费金融视域下银行转型的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15):53-54.
[2]张贺,秦冲.我国银行系投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以大数据背景下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创新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22):107-108.
[3]万宏瑩.消费金融视域下银行转型的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20(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