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临床价值
李玉会 李晓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玉会 李晓秋,. 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临床价值[J]. 预防医学杂志,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413.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01-2023.01时间段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90例)和观察组(210例),护理方法分别为一般性护理和预见性护理,以治疗有效率、并发症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68%,观察组则达到了94.7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1.1%,观察组仅有4.76%,并发症率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在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不稳定心绞痛;临床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7413
基金资助:

不稳定型心绞痛大都由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体,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和放射痛,原因与斑块破裂、用药、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类型主要有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型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每种心绞痛的发病时间和特点都不一样,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实施治疗和护理,但是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说明已经比较严重,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而且预后效果较差[1]。患者在护理时都有不同需求,预见性护理即患者提出要求前,护理人员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洞察患者心理需求,从而准确的实施护理,消除不利障碍,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帮助很大。实施预见性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有预见性思维,根据疾病发展的特点、方向和趋势进行预测和推理。预见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理人员从护理病历书写中提升病情观察和规范记录能力;从抢救过程中考察及训练应急能力;从疑难病例查房中培训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选择某时间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希望对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情况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01我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资料。根据护理人员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190人)和观察组(210人)。对照组:男性100例,女性90例,最小者51岁,最大者82岁,平均值(69.48±2.27)岁,心绞痛病史2-5年,平均(3.12±0.48)年。观察组:男性110例,女性100例,最小者52岁,最大者81岁,平均值(69.46±2.25)岁,心绞痛病史3-4年,平均(3.14±0.39)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出现突发胸痛、气促等症状,同时呼吸出现困难,表现放射痛的现象。②通过病史询问、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等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③所有患者精神状态尚好,肝肾等器官良好,未经历过重大手术。排除标准:①患者本身免疫性差,除心绞痛外还具有其他多种基础病。②患者精神状态极差,不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主要包括:①引导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监测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将常规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②做好饮食指导,坚持清淡饮食,少摄入脂肪,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③做好常规穿刺护理,对于活动不便患者进行体位护理,防止出现压疮;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度,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④做好用药护理。静脉滴注硝酸甘油24~48小时或者舌下含服,为了防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按照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及肝素,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发展,对于出现的心梗、心律异常等积极进行治疗,必要时联合其他科室会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①心电图监护。对患者的血气、体征等指标严密监测,对患者的心绞痛严重度进行评估,制定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一旦患者出现气促、心前区疼痛等时立即进行抢救。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前区疼痛的表现形式多样,发作诱因可有可无,因此护理人员要懂得科学判断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区别性治疗。比如有的患者心前区的疼痛范围较小,有手掌大小且界限不明确,还有的疼痛放射到左肩、左臂甚至无名指等部位,护理人员也要进行区分,疼痛范围的不同可能预示着心绞痛的严重度,这些都是需要进行预见的[2]。②心理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需常年治疗,反复地用药使得他们身心出现一些变化,焦虑和抑郁经常伴随他们,因此提前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不稳定型心绞痛,只要经过系统治疗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嘱咐患者定期复诊,防止粥样硬化病情进展,同时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多与他们谈心,穿刺等动作轻柔,营造患者在家的环境,从而形成和谐护患关系。③健康知识宣教。很多患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和控制常识知晓度较低,出院后不按照要求做好相应自我护理,导致病情加重。出院前告诉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每天适当运动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治疗基础病。为了提高预见性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可以将出院注意事项引发成小册子,交给患者,让他们警惕注意事项,做好对自己的自我护理。比如心绞痛的并发症之一为心律失常,心梗后可能出现心脏破裂等严重情况,在小册中要标明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时的自我救治方法并写明具体的急救药物,避免患者出现心梗;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发作时常因为冠状动脉收缩狭窄而出现心肌缺血,在出院小册中要告知患者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镇静,口服硝酸甘油,及时就医。④低危患者预见性护理。传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往往不分症状大小统一采用同样的护理和治疗手段,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给患者机体产生伤害。预见性护理强调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体征轻、心电图改变轻、没有心脏生化标记物升高的低危患者可以在院外门诊接受治疗,治疗的措施主要是抗血小板、抗缺血、治疗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梗等并发症的出现,药物可以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的联合用药。⑤中、高危患者预见性护理。对于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和治疗要精准,一旦出现气促、心前区剧烈疼痛时,护理人员要精确评估,采用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同时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进行抗栓治疗,因此对于中、高危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1.3评价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到之前水平。有效—心绞痛症状部分消失,生命体征部分恢复。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②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动过速、肺水肿、胸膜炎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计量数据(x̄±s)通过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析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别经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68%,观察组则达到了94.76%,治疗有效率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效果更好。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

微信图片_20250306164342.png2.2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分析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别经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1.1%,观察组仅有4.76%,并发症率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引导的并发症。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微信图片_20250306164344.png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心绞痛较为严重的类型,患者常表现出激烈胸痛、呼吸非常困难和放射性痛的情况,对于身体伤害非常大。该种疾病的治疗除了需要长期用药外,患者的是否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对于一些本身具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血流逐渐变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比年轻人显著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容易引起斑块的破裂导致心绞痛症状加重。心绞痛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ST段压低,症状消失后压低的ST段又能快速回复到之前状态,因此心电图常用来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情况。与此同时,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不及时也会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时由于冠状动脉收缩狭窄,导致心肌供血的不足,心肌最终由于缺氧而坏死,一旦出现该症状患者应及时卧床休息,家属协助其保持镇静并立即口服硝酸甘油,病情稳定后及时就医;猝死也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另外严重并发症,严重发作时患者心脏骤停,全身血液停止循环,突然死亡。除了上述并发症外,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动过速、肺水肿、胸膜炎等也是常见严重情况,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洞察患者心理和体征状态,从而准确的实施护理,消除不利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一般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联合治疗,对于本身具有慢性病者,还需要兼顾慢性病的给药。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关护理非常关键。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护理较为简单,护理人员一般引导患者做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变化,同时做好饮食指导和用药护理,但是并未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主体地位的护理方法,秉承人文理念,对预见的可能不良情况提前介入护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心电图的24h监护,对患者的血气、体征等指标严密监测,判断有无明显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考虑是否发生心肌梗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黄婉雪[4]对冠心病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以临床症状,心功能和心电图等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前区疼痛、气促、呕吐和恶心等不良症状,护理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预见性护理重视心理护理的效果,要求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前介入护理措施,告诉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可以治疗的,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在基础护理等方面做到动作轻柔并积极与患者谈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魏俊峰[5]选取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心理护理,通过生活习惯培养、健康宣教、营造和谐病房环境等措施,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显著下降。很多患者出院后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管理,预见性护理重视健康宣教,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定期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宣教,从饮食、用药、运动、复检等多方面给出合理化意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知道如何快速用药和自我抢救,提高生存质量。

预见性护理同样重视对不同体征状态的患者进行区别式护理,以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提高身体免疫力。比如对于低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调在院外门诊接受治疗,治疗的措施主要是抗血小板、抗缺血、治疗心绞痛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梗等并发症的出现为主要目的;对于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重视护理人员的精准评估,强调采用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为主要目的。曹洪金[6]将预见性护理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治疗中,常规组给予一般用药护理,观察组根据对病情的评估给予预见性用药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低。陈雯[7]对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患者发生心梗的概率大大降低,血压、血糖等指标更易达标。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对于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根据他们的病情缓急给予相应的护理,有利的提升了患者的救助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秉承为患者服务的态度,积极的开展心理、用药、宣教等护理,鼓励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中,相比临床一般性护理,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由83.68%提高至94.76%,并发症率由11.1%降低至4.76%,因此预见性护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更好,能让患者对该种疾病认识更充分。

参考文献

[1]杨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及心功能的改善观察[J]饮食保健,2021,19(039):5-6.

[2]李敏敏.浅谈全面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25(2):4.

[3]张虹.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38(21):138.

[4]黄婉雪.预见性护理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19(5):4.

[5]魏俊峰.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5):3.

[6]曹洪金,曹莹.预见性护理服务方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症状,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水平的体会[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32(10):4.

[7]陈雯,郑立娟.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36(12):9-1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