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质化验分析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仪器设备方面因素
在进行水质化验分析时,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正式分析前认真检查需用到的仪器设备,严禁出现计量工具错误、产生杂质以及磨损等问题,以免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2人为方面因素
水质化验分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影响,这也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要求进行化验分析的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并且能仔细、认真地完成所有分析步骤,有效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如果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若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基础不扎实、业务能力低,必定会导致最终的分析结果失真。
1.3环境方面因素
在进行水质化验分析时,若所处环境与规定要求不相符,必定会导致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因此,在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环境因素。
2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1样品质量控制
(1)科学采集样品。采集水体样品前,工作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如采集方式、采集流程、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等,尽量保证规划细致与全面。一般情况下,采集水体样品时的注意事项参考国内现有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即可,但是对具有详细条件的样品还有特殊指标,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检测方式。
(2)合理存储以及运输样品。样品采集完毕后需运送至实验室,在运送过程中,工作人员要能科学存储样品。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采取冷藏或冷冻的方式存储样品,原理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样品的挥发与化学反应。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分析指标,将适量保存剂添加到样品中。不论采用何种保存方法,水样采集完成后均要结合具体的采集地点确定距离最短且最合理的运输线路与方式,尽快将其运送至实验室。
(3)仔细分析密码样。水样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要密切观测水样质量变化,并做好对比检测结果的工作,找出误差,为更客观地评价样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4)复核与检测留存样本。在检测水样前,工作人员要做好存储样品的副样工作。水样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复查与检测副样,通过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找出偏差,明确不同因素对水质检测工作产生的影响,确保实际检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在此之前,工作人员应通过密码为样品编号,并根据编号开展复检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务必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实施复检,不但要确保实际留存副样的期限,还要降低其他因素对副样造成的干扰。
2.2仪器设备与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
(1)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在正式化验与分析前,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校对在分析过程中需用到的检测仪器、设备以及玻璃器皿等,保证其检测水准均符合规定要求。同时,确保选用的仪器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使用量,不会对最终的化验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2)严格控制标准物质。在化验分析水质的过程中,标准物质是一个关键要素,也是提高最终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工作人员在选用标准物质时,要确保其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如无资质证明,要通过比较和验证等方式证明标准物质量值的溯源性与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务必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标准物质,而且需要定期检查配比完成的标准物质,确保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质量下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3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1)科学确定实验方法。因为每次水质化验分析的目的以及需求都会存在差别,同时实验室中的设备与相关条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工作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分析方式。常用的分析方式是标准分析法,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比各类水样的分析结果。大部分情况下,采集水样后的测试工作均采用平行样分析法实施分析控制。但是,实际水质情况不同,分析结果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水质稳定性以及均匀性偏低的情况下,分析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在具体分析环节需要适当放宽偏差的限值;在水质稳定性与均匀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分析所得数值误差偏小,在实际分析时需要切实遵照规定限值。由此可知,平行样测定结果会在相对标准偏差限值的允许范围内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合理设置相对标准差值。在实际分析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相对标准差值的设置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合理检验标准曲线。这主要是因为标准曲线反映了将要化验的物质浓度和分析仪器相应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影响了精密度曲线以及结构精准程度。只有在正式分析前确定好标准曲线,才能确保最终所得结果准确与可靠。
(3)确保检验数据的合理性。要想确保分析数据真实与可靠,需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要通过相关检测工作剔除测量列内的坏值,保证数据的合理性,还应严格做好样品分析的把控工作,仔细核对数据的准确程度。
(4)严格监管化验过程。要想有效提高水质化验分析的效率与质量,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化验分析计划,为工作人员监管水质化验分析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在实际操作环节,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应规程,防止因产生偏差而降低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5)注重化验分析环境的管控。化验分析环境质量也会对最终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得到高度重视。部分检测方式对环境有特定要求,例如在检测微生物时要求设置缓冲时间以及无菌操作环境等。只有确保化验分析环境与规定要求相符,才能获得正确的分析数据与指标。另外,在存储部分性质较为不稳定的物质时,需要科学确定其存储空间,并且按照不同类型进行摆放,防止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2.4应做好水质检测工作
在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过程中,水质的检验是一项重点内容。为了防止样品水质超标,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分析环节及时处理部分存在缺陷的样品,同时运用对比试验、对比能力验证、样品复样检验以及测定平行样品等方式严格检验样品水质。要想有效提高水质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还要严格管控水质标准以及污染源。因为不同类型的水质净化设备与管理水准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效把控化验分析质量,还要改进污水处理设备、提高管理水准,切实按照规定要求采购有毒有害物质,仔细核查试剂质量、生产日期、有效日期,严格把控试剂使用量,防止因用量错误而降低最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5注重检测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是保证水质化验分析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偏低,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企业要注重检测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定期组织培训,不仅要让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水质化验分析的规范流程,还要强化其责任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有序开展相关分析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水质化验分析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确保实际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琳,马荣生,王嗣淳.试析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办法[J].质量与市场,2020,(08):25-27.
[2]迪丽努尔·乌拉木.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J].能源与节能,2019,(11):78-79+82.
[3]赵月华.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4):230.
[4]张苗.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4):153-154.
[5]范晓娟.水质化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25(0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