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部皮肤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在面颊部、颞部、鼻部、眼睑部、唇部等多个部位发生[1]。组织学认为,皮肤癌有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两种类型[2]。确诊头面部皮肤癌后,临床多在第一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可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术后进行修复整形,可最大程度上恢复头面部外形与功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但是,想要保障头面部皮肤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则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个体化手术切除方案与修复整形方案。本文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为对象,探究手术及修复整形治疗的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在本院确诊、治疗的30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5例;患者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年龄(56.38±6.19)岁;其中基底细胞癌26例,鳞状上皮细胞癌4例;最终病理学结果显示,患者的癌灶部位如下,面颊部14例、颞部5例、鼻部3例、眼睑部3例、唇部3例、额部1例;患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3.11±1.45)年;病变面积最小0.5cm×0.5cm,病变面积最大1.3cm×1.1cm。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头面部皮肤癌;(2)患者均完善术前准备与手术评估,确定满足手术适应症;(3)患者和家属均对手术、修复整形方案知情,可全面配合。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心肺功能严重病变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3)放弃手术治疗,选择放化疗治疗患者。
1.2方法
术前完善影像学等检查,明确患者的头面部皮肤癌位置、颜色、大小、质地、是否存在破溃现象等,设计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个性化手术方案,结合患者的肿瘤病灶波及深度与范围,设计适宜的肿瘤病灶切缘标记线,切除范围应包含一定范围癌周正常皮肤,基地细胞癌应该是0.5-1.0cm,鳞状上皮细胞癌应该是1.0-2.0cm。若患者的肿瘤病灶位于面部五官聚集区域,则需保守一点,缩小扩张切除范围。切下的肿瘤病灶组织,直接进行常规病理学检验,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与切缘是否干净。若病理结果显示阳性,则需在现有切缘基础上,再次扩大切除范围,再次将切下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直至切缘显示阴性。完成手术切除后,进行皮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可为皮瓣修复提供优良条件,术后皮瓣存活率比较高,感染率比较低,适合进行局部修复。主要修复患者的缺损部位,获取皮瓣后不可直接缝合,需结合皮肤外形、功能进行分析,确定适宜后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1)患者的手术治疗、修复整形治疗后的移植皮瓣存活率与颜面部恢复情况;(2)颜面部外观满意度,由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自我感受进行评估,进行打分,总分是0-10分,分数0-6分是不满意,7-8分是基本满意,9-10分是非常满意;(3)随访结果:包括局部复发以及远期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本研究纳入的30例患者经皮肤扩张切除治疗后,癌症病灶全部切除,均在切除术后进行一期修复,移植皮瓣全部存活,一期愈合患者30例,一期愈合率达到100.00%。患者的颜面部软组织功能与外形状态改善良好,色泽恢复状态良好,无面部器官移位畸形现象。
2.2颜面部外观满意度
经手术后,发放调查问卷,要求患者评价本次治疗效果与颜面部外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22例表示非常满意,有7例表示基本满意,有1例表示不满意,整体满意度是96.67%。
2.3随访结果分析
30例患者接受手术后,均进行长达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有1例基底细胞癌患者复发,1例鳞状上皮细胞癌复发,复发例数共有2例,术后局部复发率是6.67%(见表一)。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肿瘤细胞转移现象,肿瘤细胞转移率是0.00%。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面部器官移位畸形现象,皮瓣完全存活,患者无挛缩现象发生,颜色和非手术区域皮肤颜色基本一致,皮瓣正常并获得良好血供,颜面部外观整体比较理想。
表1 术后局部复发率分析(n/%)
3.讨论
头面部皮肤癌是整形外科常见病,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病率最高。两种皮肤癌的恶性程度比较低,肿瘤边界相对清晰,疾病发展缓慢,疾病转移率低下[3]。因为该皮肤癌的特点,临床建议早期确诊疾病,早期进行肿瘤切除治疗。临床研究明确指出,头面部皮肤癌早期进行切除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率高,疾病局部复发率与转移率低下,远期预后情况较好。但从实际分析可发现,基底细胞癌与鳞状上皮细胞癌存在一定差异,前者恶性程度极低,早期进行手术根治治疗,只要肿瘤病灶切除干净,患者基本都可治愈[4]。但鳞状上皮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比基底细胞癌更高,生长速度较快,为提升手术效果,需尽量扩大肿瘤病灶的切除范围,一般情况下需在现有肿瘤病灶基础上扩大1-2cm。
既往临床多采用放疗、激光、药物以及冷冻等多种方法治疗头面部皮肤癌,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现今将手术切除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这与手术切除后患者的愈合率更高存在直接关系。但是,并非所有患者的手术切除范围都比较小,实际切除范围和肿瘤类型、肿瘤病灶大小面积、肿瘤浸润深度存在一定关系。手术可广泛性、彻底的将原发性肿瘤病灶切除,不仅要切除一定数量的皮肤,而且切除深度达到深筋膜层,甚至达到肌层。若患者的肿瘤病灶累及至肌肉部位,还需一起期初骨膜上肌肉。若病变部位累及到骨膜,还需将部分骨膜切除[5]。但是,考虑到患者对头面部美观度的在乎,整形医学的飞速发展,术后患者多进行修复整形治疗,最大程度上修复缺损皮肤组织,促使缺损组织与缺损部位逐步恢复正常。基于患者病灶实际部位,选取适宜局部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工作,可保证皮瓣厚度和肿瘤切除深度具有一致性,可避免术后存在凹陷、臃肿等不良问题。再者,所选取的皮瓣颜色和修复区周围皮肤颜色相近,可避免术后颜面部外形不佳的问题,可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颜面部外形,满足患者对自身颜面部外表的需求。
综上可知,头面部皮肤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与修复整形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蕊,赵晔,盛宇,等. 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在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 肿瘤药学,2018,8(6):992-995.
[2] 洪咏龙,王周涛,谢立坤,等. 高龄患者面部非黑素瘤皮肤癌手术扩大切除的可行性评估[J]. 中国美容医学,2020,30(1):97-100.
[3] 吴思,崔滢婷. 浅析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手术治疗皮肤癌的近期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6):77-78.
[4] 吴云,殷文浩. 人乳头瘤病毒8型E7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在非黑素细胞瘤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性科学,2020,30(5):136-139.
[5] 张兰,乔莉,王亮琪,等. 光动力联合冷冻治疗中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一项对比研究[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6):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