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龚婉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龚婉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J]. 哲学研究进展,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各国利益诉求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
DOI:10.12721/ccn.2021.157012
基金资助: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也在多个场合被提到。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往来愈来愈密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系统地向我们解释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拉开、环境问题凸显、恐怖主义的出现等全球性问题开始发生。中国,这个渐渐登上世界舞台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将自己的命运和各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在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提倡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要追求本国利益发展同时也要照顾他国并给予关切。②现在世界的发展情况已经不再是两极格局,而是一超多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全球化趋势

① 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1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5。

② 中共首提“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 . 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2012-11-11

越来越明显。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同时为我国创造出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

1. 国际背景

21世纪的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化很大,并且全球化更是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因此人类的命运也紧密相连。但不得不承认,各国间联系更加密切且全球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同时,一些不可避免的全球性问题也接踵而来,例如:跨国犯罪、经济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由于各国间联系愈加紧密,这些危机也随着蝴蝶效应散播开来。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大背景下,发展就出现了两种矛盾:即作为世界舞台一份子的各国都盼望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趋势。因此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之下,彼此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主动担当起责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

此外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多极化去世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各国人民的地域意识。这一新局势的出现,使得任何一个参与者都要积极融入世界大舞台。遵守规则,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波及其他国家的全球性问题。因此,这样一种多极化的趋势便要求各国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站在大局的角度,将整个人类发展的利益综合考虑进去,并积极地和他国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一构想是为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下,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凸显了中国特色,积聚中国智慧。

2. 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悟出一个道理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①自从2014年正式提出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开始大踏步地融入世界经济地发展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开始了。之后“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是这一体现,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伟大实践。在这一实践中,沿线经济不发达和发达的地区联系起来,提高了地区间的开放程度,促进了彼此间的联系进而缩短了彼此间的差距。四十多年来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但同时中国也为世界贡献了积聚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既保护中国利益又能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而提出的。

此外,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同时这一构想也为我国的发展筑造了和平稳定的外在发展环境。从解决温饱问题到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崛起是同各国携手发展的一个绝好机会,也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所提出的。它凝聚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拥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①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12-18,http://www.xinhuanet.com/2018-12/18/c 1123872025.htm。

1.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扬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其主要构成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有提到过:“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站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辩证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更多现实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继承和发扬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以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同样地,认识也可以指导着实践。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地实践,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是需要反复的实践检验。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今时代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去向,特别是了解到“合作共赢”的真正内涵后,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经过反复实践后才选择的正确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针对全球化所提出的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方案。认识论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自从十八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后,中国将这一想法真正地付诸实践了,例如:将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相结合;打造巴基斯坦,并将其作为中国和邻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典范等。这一方案提出后,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并向各国证明该方案是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唯物辩证法。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其普遍联系和矛盾分析法的普遍原理,体现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共生性和差异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状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始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会孤独存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机会和挑战就是并存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机会,应对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国家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国家想要获得进步就需要同其他伙伴国家在不同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世界观给我们带来的方法论启示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而不应该用孤立的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用联系发展的目光看待整个世界大局势后而提出的。在这一构想下,中国作为这一共同体的一份子不仅仅可以学习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可以向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差异性通过矛盾分析方法体现出来。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个国家因为具体的地理环境、国情等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展现着不同的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的发展呈现出世界性和独特性。各国人民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并开始依赖不同的国家,所以世界的发展呈现着统一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各国在相互的学习交流中不断学习并汲取优秀成果。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下,各国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安全和发展,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是在这一共同追求下所提出的。

2.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扬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和社

① 习近平.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

②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N].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反映着社会存在。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并且这些共同面临的问题都是需要全球各国齐心协力才能解决的。各国不同的物质文化、基础设施、商业活动、市场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也是各国人民真实的发展需要。此外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体来讲,我国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充分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处理好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思想。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有提到: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随着历史活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人数也会逐渐增加。①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密切关注我国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思想着重强调追求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同时注重世界人民的共生和共享。这一思想超越了国界、宗教信仰、肤色、地域等差异,关心全球各国人民的利益,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伟大想法是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出的一份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该方案的具体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又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构建。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含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因此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应对各种问题的重要桥梁,帮助我们应对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此外,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诞生于19世纪的这一思想在今天是否会过时呢?答案当然是没有,因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封闭自守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一思想不仅仅是顺应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也适应着世界的发展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发展最新的回答。

第二,对中国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进步。这一思想的提出让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舞台,进而提升改革开放的速度和深度。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我国的发展有了更加和谐安定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的层次和规模进一步加深,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合作。进一步地,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推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第三,对世界各国来讲,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进而推动各国经济繁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上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战争的冲突和灾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我们应对这些冲突和灾难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共同推进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在这样的新秩序下,各国经济才能平稳发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下,各个参与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家共同推进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建立。基于合作共赢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得各个参与其中的国家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有提到:“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①生活在一个同时有着全球性危机与挑战的时代,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思想,是对多方面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考虑后并综合多个国家不同利益诉求所提出的。当今的世界局势也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实践提供了机会,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了其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共创美好的未来。

①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