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长期代谢功能障碍形成,还会导致机体各器官异常,出现肠胃不适、口渴、便秘等病症,而其中便秘的出现易诱发大肠癌性病变,危及患者生命[1]。临床护理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本文主要观察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具体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15例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15例实行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16例,男22例,年龄39~78(53.18±2.69)岁,病程1~7(3.67±1.54)年;观察组女17例,男20例,年龄38~79(53.67±2.75)岁,病程1~8(3.74±1.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临床通过采用心理引导、正确排便指导、饮食饮水护理、药物使用指导等,让患者保障每日摄入足够的饮水量,并保障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
观察组实行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1)中医药膳:取红枣20g、莲子10g、黄芪15g,采用不少于500ml的水进行煎煮30min,取250ml,可适当加入蜂蜜调味,温服。(2)穴位贴敷选神阙穴使用中医敷料进行定点贴敷,敷料:取红花8g、生大黄酚10g、枳实10g磨粉,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搅拌黏稠,均匀敷在无菌敷料上进行贴敷,贴敷过程注意患者保暖措施,并观察患者皮肤状态,若出现水泡、疼痛等情况停止贴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或采用询问的方式明确实行护理后患者排便情况,并统计排便间隔时间(d)及便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情况对比(x̄±s)[n,(%)]
3.讨论
目前2型糖尿病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自主神经病变、药物、饮食、心理等因素均有关联,2型糖尿病便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无法平衡,从而腹肌力量不足无法有效排便,同时胃肠激素紊乱导致胃肠动力降低,从而延长排便时间,容易形成便秘,而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也容易导致便秘,对于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2]。
中医认为便秘多为虚症、气滞,包含气虚、阳虚、阴虚、热结、寒积,与其饮食、情绪、劳力、年龄均有较大关系,而中医药膳在改善便秘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常见的牛乳粥、韭菜粥、香菇香蕉粥、麻油拌菠菜、白萝卜汁、蜂蜜麻油等均具有良好效果,而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红枣、莲子、黄芪煎煮药膳,其中红枣作为温带作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效,莲子有补脾益肾,黄芪健脾补中,而在《医林纂要》明确表示煮食莲子具有治脾泄、久痢、厚肠胃之效果。相关资料也表示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便秘症中具有良好效果[3]。而穴位贴敷利用透皮吸收的原理,用于人体表面,而药物会刺激穴位,产生疏通经络、健脾和胃的良好效果,且临床中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并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辨证加减穴位。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实行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排便间隔时间上有明显缩短,短于对照组,而在便秘发生率中低于对照组,明确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有改善患者胃肠、利于排便之效。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中医药膳和穴位贴敷护理效果肯定,有效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减少疾病痛苦。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足中国专家共识(第1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5(05):379-402.
[2]朱立萍,林嘉鳞,何珂等.2型糖尿病合并便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7):194-198.
[3]陈燕,郑莉丽.中医药膳联合穴位贴敷在T2DM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2,41(0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