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特点。研究表明,脑卒中经治疗后,幸存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低,5年内复发率高。在初次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建立有效自我管理,对提高遵医行为,减少重复住院,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motivationtheory,PMT)以健康信念为理论基础,从动机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心理和行为,提高疾病管理能力,该理论在临床应用广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2例,大专及以上8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1.15±5.22)岁。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0例,大专及以上10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20±5.19)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饮食、用药指导及病情观察,发放康复锻炼手册,鼓励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1)成立小组:组建由护士长、心理咨询师、专科护士及康复理疗师组成的动机保护小组,对其进行保护动机理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保护动机理论,综合评估患者易感性、严重性、内外部收益等,确定康复护理方法。(2)康复干预。分阶段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根据认知、肌力、神经状态,协助患者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每2h更换一次体位,避免肌肉痉挛等情况,病情稳定48h后积极实施康复功能锻炼,包括主动及被动运动,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先行肢体按摩、床上被动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活动顺序从大关节至小关节,每天3次,主动运动采取桥式运动、自主翻身,进一步加快骨盆带、肩胛带恢复;待情况好转后,行坐立、站立训练,然后原地踏步、行走等锻炼和进餐、穿衣等日常活动训练,将功能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帮助树立康复信心,提高依从性。(3)在科内设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师、临床医师、护士长、心理咨询师各1名,主管护师2名。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自我管理保护动机的因素制定干预方案,收集资料。(4)病友会与亲属会。邀请已形成良好保护动机的患者现场分享康复经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加强患者家属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知,指导其帮助患者克服采取健康行为时遇到的障碍,对已形成保护行为的患者给予鼓励与支持。(5)定期随访,每2个月进行一次家庭随访,对已形成良好保护行为的患者给予鼓励,对未形成良好保护行为的患者解答疑惑,降低患者的外部收益,引导患者采取正性行为,使保护动机效果最大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与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神经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x±s)
2.2 生存质量
两组干预后总症状、日常生活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分,x±s)
3 结论
脑卒中作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脑卒中患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自我管理行为可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减少复发。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由于脑卒中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欠佳。
PMT理论认为,提高患者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程度,增强其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有利于患者健康行为建立。PMT下自我管理教育通过视频、图表、讲授等多种形式,以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干预方案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以此强化患者对脑卒中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知,防止患者出现实施不良健康行为的侥幸心理,通过分析患者不健康行为形成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医护合作制定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案能够充分激发患者健康保护动机,促使其按照自我管理教育方案进行管理,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建立有效功能锻炼,按时复诊,提高患者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将保护动机理论应用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能够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齐倩倩,杨巧芳,张艳,许珺,林蓓蕾.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自我管理教育对首次卒中患者疲劳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8,33(15):74-76.
[2] 潘伟平.保护动机理论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7):108-111.
[3] 杜敏.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7):592-594.
[4] 杨亚娟,费才莲,荆瑶.应用保护动机理论干预首发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3):1-5.
[5] 刘方.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遵医行为及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