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因长期缺乏运动,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部分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存在便秘症状,而且最多7天不排便,虽然临床上可以通过口服泻药来减轻便秘,但是长期的服用会对患者的肌肉和神经造成损害[1]。中医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的改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可以避免口服泻药带来的副作用。为此,选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n=80)作为本次研究的调研样本,观察中医护理的成效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22年3月-2023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n=80),致伤原因包括:外力、高空坠落、弯腰扭伤。随机分2组,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7.12±2.45)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83±2.93)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向患者普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腹胀便秘的相关知识,安抚患者的情绪,对其的饮食方面作出科学指导,鼓励患者多喝水,必要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治疗。
观察组。中医护理:(1)穴位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大肠俞、肝俞、胃俞等穴位,使用按、揉、一指禅推法等手法进行按摩,每一个穴位按压20下,每天按压3次,取得通便行气的效果。(2)中药热奄包。把芒硝、桃仁、红花、白术等中药研磨成粉末状,装进布袋中,把布带置于患者的腹部,用胶带妥善固定,持续1小时,1次/d。(3)饮食指导。中医辨证属实证,嘱咐患者进食苦瓜、西瓜、梨、冬瓜、橙子等偏寒凉之物,禁止食用豆类、牛奶易产气之物。嘱咐患者补充充足的水分,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早晨空腹喝淡盐水、蜂蜜水等。(4)穴位敷贴。给予患者贴敷活血止痛膏,贴敷穴位是双天枢、神阙、气海、中脘,每天贴敷4至6小时。
1.3评价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是指排便十分顺畅,每日排便次数为1次或2次;有效是指排便较顺畅,每日排便次数为1次或2次,大便表面有裂痕;无效:排便不通畅,3~5天1次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3.0处理数据,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n(%)]
3.讨论
在中医学中,跌倒坠落会导致骨头断裂,因督脉受到损伤,导致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脏腑不和[2]。督脉与大肠的传导气化有直接的联系,是阳脉之海,位于后正中线。在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与人体的督脉相对应,从而会引起气机郁滞,大肠之气不能宣泄,脏腑之气不畅,引起腹胀便秘[3]。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通过按摩患者的腹部特定穴位,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功能,通肠行气的作用功效,促进肠道蠕动速度。中药外敷操作简单方便,其中白术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浊,同时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红花在活血祛瘀方面效果比较显著;木香可以起到健脾消食、行气止痛的效果;芒硝的作用主要是可以起到润燥软坚、泻下通便。通过与几种中药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通畅气血,健脾养胃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腹胀便秘症状。另给予患者穴位敷贴,中脘穴主任经络之血,有调节肠胃之功效;气海具有调节气机的效果;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通肠的作用;神阙是经络之总枢,也是经气之汇海,与十二条静脉相连。活血止痛膏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面效果比较显著,通过穴位敷贴方式可以进行直接的刺激,促进肌肤的吸收,可以对病变部位起到直接的效果。穴位敷贴不需要通过胃肠给药,不会影响脾胃,安全性更高,并且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易于患者接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综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可以提高整体疗效,改善腹胀便秘症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娜.穴位贴敷结合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所致腹胀的临床护理分析 [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02):88.
[2] 苏静.腹部按摩联合肠通贴贴敷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效果 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v.38;No.321(06):51-53.
[3] 刘菁祖,李玮,王佳.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0,49(07):93-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