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儿基因检测指导下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秦钰1 韩艳珺1 任庆国1 王婧1 秦敬敏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秦钰1 韩艳珺1 任庆国1 王婧1 秦敬敏2,. 哮喘患儿基因检测指导下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8868.
摘要: 探讨哮喘患儿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其是否进行基因检测进行分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n=33)予以基因检测指导下糖皮质激素个体化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能够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基因检测;糖皮质激素;哮喘
DOI:10.12721/ccn.2021.158868
基金资助: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的常见病,其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道疾病,患儿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早防治或予以干预,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018年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建议首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减轻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然而,激素治疗的效果存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儿激素治疗无效,此为激素抵抗型哮喘。近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越来越多学者认为[1],糖皮质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是引起激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为提高哮喘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哮喘患儿予以、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用药治疗,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进行基因检测进行分组,对照组(n=45)有27例男,18例女,年龄4~12岁,平均(7.23±2.66)岁,病程5~26个月,平均(16.05±8.93)个月;试验组(n=33)有20例男,13例女,年龄4~13岁,平均(7.48±2.51)岁,病程3~28个月,平均(15.89±9.02)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即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每次2揿,每日2次,并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喘息症状。

试验组患儿在基因检测指导下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具体为:抽取患者肘静脉血2-3ml,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糖皮质激素诱导转录蛋白1抗体(GLCCI1)、低亲和力免疫球蛋白E受体(FCER2)基因检测,选择ADRB2 46G>A(rs1042713)、GLCCI1 -1106G>A(rs37973)、FCER2 2206A>G(rs28364072)作为检测的基因位点。根据检测结果,并参考《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①若ADRB2检测的基因型为GG型的患儿,可予以沙丁胺醇治疗,而基因型为AA型,提示其对β2受体激动剂应答较弱,故不予以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β2受体激动药;②GLCCI1检测AA型、GA型的患儿予以中剂量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200μg,1吸/次,2次/日,而检测GG型的患儿予以高剂量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200μg,2吸/次,2次/日;③FCER2检测出基因AA、AG型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方案无需调整;而若检测出GG型患儿,应在病情控制予以低剂量布地奈德吸入粉雾剂(每次少于200μg),并配合予以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或长效吸入性β2受体激动药(此类型药物适用于ADRB2检测GG型患儿)。两组治疗观察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观察期间无哮喘急性发作发生,且双肺呼吸音清,气促、咳嗽等症状显著减少;有效:哮喘急性发作发生较治疗前减少,双肺呼吸音稍粗,气促、咳嗽有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②对比两组药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较对照组的75.56%明显升高(χ2=4.633,p=0.03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截图1741587901.png2.2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期间,试验组有患儿1例出现咽部不适,对照组有3例出现皮疹,5例出现咽部不适。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03%(1/33),与对照组的17.78%(8/45)相比显著降低(χ2=4.057,p=0.044)。

3讨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由于可直接作用于气道,且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成为当前临床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抗炎药。但是在实际临床中,仍有部分哮喘患儿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控制并不能理想效果,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个体对激素应答的差异有关。因此,哮喘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对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积极的意义。

ADRB2、GLCCI1、FCER2为哮喘患者基因检测的常见类型。相关研究发现[2],ADRB2基因与β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应答有直接相关性,其基因型有AA、GG两种,其中与GG型相比,AA型患儿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答偏低,故其治疗效果较差,且长期应用有可能加重病情恶化。而对于GLCCI1基因,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与糖皮质激素密切相关[3],GLCCI1的表达水平与G等位基因有关,故与AA基因型相比,GG型哮喘患儿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答能力最弱,GA型的应答能力中等,故临床可根据哮喘患儿GLCCI1基因检测结果合理调整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达到最优化的治疗效果。而FCER2基因与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有关,AG、AA型患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而GG型患儿风险较高,故临床需对此类型患儿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用药能够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蓓蕾,张少勇,陈玉华.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75-77.

[2]杨艳辉,李瑛,鲁衍强.ADRB2、MS4A2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6):1254-1255.

[3]丁颖,陆敏,董晓艳,等.GLCCI1基因多态性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6):353-3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