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刘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颖,. 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儿科杂志,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8883.
摘要: 针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评价强制性运动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童保健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录的82例患儿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运动训练以及强制性运动训练,评价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以及FMA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82.93%)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87.8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能改善儿童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训练;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临床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8883
基金资助:

儿童脑瘫是十分常见的幼儿疾病之一,由于其运动功能受到限制,需要对其进行康复治疗,而选择科学的运动训练方式,能有效提高其整体的治疗效果,从而为其成长发育提供基础的保障[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儿童保健科收录的82例患儿为对象分别实施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分别评价其临床效果,将研究结果描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儿童保健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总计82例患儿为对象,分为两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的年龄为0~6岁,平均(3.42±0.39)岁,男患儿24例,女患儿17例。对照组的年龄为0~6岁,平均(3.37±0.43)岁,男患儿23例,女患儿18例。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皆符合儿童脑瘫的相关指征;其亲属皆同意配合该研究;皆无严重的先天性顽疾;年龄皆<14岁。

排除标准:排除不配合该研究的;排除有精神隐疾的;排除感染高危的。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训练。遵循依照医院对儿童脑瘫的康复要求进行操作,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运动训练时保持其呼吸顺畅,避免患儿在训练时发生不良反应。

观察组实施强制性运动训练。①康复小组。由儿童保健科的主治医师以及主管护师分别作为作正副组长,成员挑选几位工作认真负责、职业素质高责的护理人员,进行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及时知识培训,了解强制性运动训练的必要性。②强化训练。首先对患儿具体发生功能障碍的部位进行检查,结合其身体状况来制定强化训练方案,通过限制健侧肢体的正常活动,对患肢实施强化训练,并不断的重复直至患儿能够习惯于使用患肢,训练运动的时间设置为3h/d,6d/周,8周/疗程,同时对治疗师与患儿的接触时间进行合理的限制[2]。③训练方案。诊断患儿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训练的强度,并制定科学的奖励机制,对表现良好的患儿给予零食、玩具等奖励,并将强化运动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洗漱、进食等的生活中,更有助于使患儿习惯训练[3]

1.4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的功能情况(Barthel以及FMA)进行对比。

根据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治疗后脑瘫症状基本好转,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治疗后脑瘫症状有所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无效:治疗后脑瘫症状症状依旧存在,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

根据两组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计算的统计软件为SPSS 19.0,以率(%)显示并用x2检验计数,以(x̄±s)显示并用t检验计量,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功能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以及FMA较对照组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功能情况(,n=41)

截图1741593751.png2.2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82.93%)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临床疗效(n,%)

截图1741593764.png2.3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87.8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满意度(n,%)

截图1741593775.png3 讨论

儿童脑瘫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病也被称为先天性脑性瘫痪,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脑部尚未发育完善,会由于各种因素使其受到脑损伤,进而出现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症状,所引发的疾病[4]。脑瘫患儿在临床上通常以四肢僵硬、持续哭闹、难以入眠以及运动发育缓慢等的症状,除此以外,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智力落后、感觉障碍等的情况,对其正常的发育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若治疗不及时,会对患儿的成长造成影响,引起严重的后果[5-6]。强制性运动训练是临床上对于偏瘫类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通过将其健康的肢体束缚住,迫使主动使用患肢进行日常的活动,达到逐步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从而改善预后的效果[7]。随着近年来物质水平的上升,受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吸烟人群以及工厂废气体的排放,使得污染的日益严重,再加上不重视身体的保养,导致儿童脑瘫的发生概率逐年上涨,因此研究对康复治疗中有效的运动训练手段对社会的意义重大[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以及FMA较对照组均更高,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说明,实施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于脑瘫患儿,改善了运动功能,提升了治疗效果,增加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增加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林玲.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儿童脑瘫康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8,37(7):618-619.

[2]高会军,王丽平,曹清华,等.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9):36-37.

[3]李烽.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运动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0,33(8):97-98.

[4]王玉娟.探讨表面肌电监测在评估脑瘫儿童口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170-172.

[5]李巧秀,徐悦洋,常艳玲, 等.吞咽治疗结合家庭康复训练改善脑瘫儿童吞咽障碍的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734-1737.

[6]梁兆霞.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法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11):181-183.

[7]王婷,肖农.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11):583-584. 

[8]单盛楠,宿淑华,丁志刚,等.运动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动作干预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0):114-1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