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探索
​李嘉琦1 魏思宇2 汤策轶3 李姝惠4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嘉琦1 魏思宇2 汤策轶3 李姝惠4,. 基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影响的探索[J]. 气候变化研究,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程度越来越强,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作遇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其中水稻种植工作由于气候变化发生了一定形式上的改变。本文首先讨论了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接着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产生的影响,旨在使水稻种植工作在改良时有据可依,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稻生长;影响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基金资助:

引言:目前全球都由于气候变化态势加剧面临着农业减产的难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有所提升,水稻种植产业经常需要面临产量下降、农田损毁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气候变化对于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探究,以对水稻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 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

近年来,全世界面临的主要气候变化问题都是气候变暖,进入21世纪以后,各地的高温纪录频繁被打破,且未来仍有可能继续被刷新。中国南北跨度和东西跨度都比较大,气候变暖问题在各个地区引发的问题和带来的影响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我国需要面临较大的气候问题挑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今天,我国的平均降水量一直在以比较微弱的趋势增加[1],其中部分地区暴雨天气频发,很容易导致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例如青藏地区降水量就始终保持逐年增加的态势,部分年份会出现降水量异常偏多的情况。其次,气候变暖造成的最直观影响就是气温上升。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年平均温度每10年要升高0.24摄氏度,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就经常出现局部极端高温现象,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异常高温天气还会导致台风频发。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登陆频率越来越高,台风强度也逐年提升,每年都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我国气候持续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工业化程度逐年提高,其引发的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于我国多项生产生活工作都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农业生产工作由于较为依赖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比较大,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2. 气候变化形势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1积温变化对于水稻生长的影响

水稻生长对于温度条件往往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平均气温逐年上升,积温条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总的来说,我国的多个地区积温水平都有所上升,热量更加充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较为良好的热量条件,因此积温水平上升实际对于水稻生长具有正向作用,部分地区的水稻生长周期会一定程度上缩短,水稻成熟期会有所提前,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种植工作的时间成本,并提高单位面积内水稻的产量。但这种正向影响完全是短期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积温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如果始终得不到控制,积温水平超过一定限制,反而会导致水稻生长受到影响,减少水稻产量。而且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往往还伴随着强日照天气和干旱现象,容易对水稻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2冰雹、低温阴雨、寒潮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现象,进而导致我国各地降水量增加,这种现象在南方地区体现尤其明显,冰雹、低温阴雨天气频发,寒潮发生频率也有所提高。其中冰雹天气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对水稻的破坏性极大,会导致稻田产生极为严重的损失,造成种植户的亏损。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早稻的播种,很容易会导致秧苗溃烂、死亡,严重影响秧苗的成活率,往往需要种植户延后播种时期,不利于水稻的早收工作,有时会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寒潮往往会导致地区降温、发生强降雨强降雪,一般在秋末到初春之间都有发生,如果水稻播种阶段遭遇寒潮,就会导致秧苗被冻死、被雨雪天气破坏等问题,影响水稻产量。

2.3气候变化对农田及水稻水分条件的影响

气候变暖现象会导致大气对流性增强,进而导致蒸发量上升,农田当中的水分蒸发过程也更快,需水量也越来越高。水稻主要在水田中种植,对于灌溉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种植户对于蒸发量的变化不敏感,仍然按照几年以前的标准进行灌溉和补水工作,就会导致水稻水分不足,最后造成枯死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稻田大面积检查,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种植户就必须提高补水和灌溉频率。但由于气温的升高和蒸发量的增加,部分地区的取水工作越来越困难,种植户不得不增加补水和灌溉工作的参与人员数量,有时还需要使用抽水机,必然会导致种植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2.4暴雨日数变化对水稻的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多个地区的极端降水天气天数都呈上升趋势,暴雨持续天数和总天数都有所提升,降水量逐年增加,很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在部分山地地区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暴雨天气一般发生在六月到九月之间,在这期间水稻往往处于抽穗扬花期,其中早稻的抽穗扬花期一般在六月左右,此时暴雨发生频繁,会影响开花授粉,造成水稻成熟率不足,影响水稻产量;九月左右是晚稻的抽穗扬花期,一般来说这时暴雨发生率偏低,但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异常程度也有所增强,因此这时也不能对暴雨的预警工作。暴雨日数在不同地区的增加幅度有所不同,例如在南方地区增加得就比较明显,在东北地区则是保持着逐年上下浮动的趋势,对于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影响程度也不同。

2.5光照条件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是喜光植物,对于日照水平的要求较高。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不同地区的日照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有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水稻种植季节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天气,光照严重不足,水稻无法获取生长所需热量,生长容易受阻停滞,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部分地区的光照强度过大,水稻生长所需热量足够;但由于过高的日照水平加快了稻田水分蒸发的速度,又会导致水稻所需水分不足,最终还是会影响水稻的生长状况。

2.6气候变化与水稻病虫害发生

气候变暖现象会导致部分地区的冬春季节温度变高,害虫卵能够顺利越冬,在春季的孵化时间也会提早,导致病虫害现象更加严重。例如水稻种植过程中国常见的灰飞虱,其本身繁殖能力就比较强,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就需要面临一系列困难;冬春期间气温升高之后,灰飞虱繁殖和生存能力更强,如果种植人员对其处理不到位,很可能造成灰飞虱大面积繁殖,影响大范围稻田内的水稻生长状况,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造成经济损失。病虫害会引发树洞条纹枯叶病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水稻减产,在全球变暖环境下其危害能力也进一步上升。

结语:总而言之,水稻种植行业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水稻生长受到日照、气温、降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气候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问题对以上方面的因素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水稻的生长状况也发生了改变。目前仍然需要对水稻生长的改变进行探究,以总结出一套全球变暖背景下水稻的种植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源源.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1,04:51-57

[2]曾志勇.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研究综述[J].东北农业科学,2021,02:89-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