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许多恶性肿瘤属于疑难病、重病,同时伴随全身性疾病,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门诊MDT的开展是对疑难肿瘤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1]。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疫情防控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我院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常常接诊全国各地到来的难治肿瘤、罕见肿瘤患者。肿瘤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也是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高危人群,肿瘤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手段的多元化,相关科室、各级医院要打破传统医疗模式中“各自为政”的壁垒,紧密协作起来,才能帮助患者选出最佳治疗方法和系统化治疗方案,用最小的风险、最低的成本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在疫情期间,患者的就医路径和医生诊疗手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疫情导致患者无法及时治疗和复诊,会加重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需要积极做好相应心理支持,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如何精准治疗,并结合疫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减少患者的新冠暴露风险至关重要,线下MDT和线上MDT成为了复杂疑难肿瘤的重要诊疗模式。
二、举措
(一)线下MDT开展模式:
1.MDT团队组建。根据临床诊疗需求,采取自愿原则,组建病种相关的MDT团队共计13个。包括:结直肠肿瘤、胃部肿瘤、肝胆胰肿瘤、食管癌、头颈肿瘤、妇科肿瘤、肺癌及纵膈肿瘤、淋巴瘤、泌尿肿瘤、乳腺肿瘤、癌痛及姑息、肿瘤伴感染、神经肿瘤。
2.MDT开展的模式。MDT由讨论会主席、讨论专家和协调员组成,明确各自职责。采用“三固定模式”(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核心专家相对固定)[2]。
3.门诊MDT肿瘤病人的选择及流程管理。门诊医生根据肿瘤的疑难情况,给病人建议进行MDT,征得病人同意后,由门诊MDT预约处和相应MDT团队秘书完成病人MDT前的资料准备。接诊医生和团队秘书可以向MDT主席建议该疾病所需特邀的讨论专家,在该MDT团队每周固定的讨论时间进行,团队秘书负责向病人反馈诊疗结论和随访工作。
4.为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建立联络人微信群、专家交流群。
(二)线上MDT开展模式
远程多学科团队(electro-multidisciplinary team)eMDT,eMDT是指由跨单位、跨地域的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疾病组成团队,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明确诊断、制定最佳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3]。 eMDT不受专家所在地域的限制,通过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专家共识,制定临床路径、规范、指南,带动该学科区域诊疗能力的提高。
我院主要与基层单位(主要是医联体医院)开展了线上MDT门诊;组建省内MDT协作组;在全国抗癌周与省内外多家肿瘤MDT团队开展疫情期间线上大型义诊活动。集合了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临床药学科、临床营养、心理咨询及相关护理等科室的专家,为患者制定多学科参与的全程化诊疗方案,提供量体裁衣式精准医疗服务;对个别紧张焦虑患者通过心理咨询专家介入,必要时邀请治疗成功患者代表分享抗癌历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希望[4]。
我院门诊MDT也纳入eMDT讨论范围:新冠疫情期间,我院开通了微信在线肿瘤专科咨询门诊,对于不便来院就诊的疑难重症患者,建议其采取eMDT诊疗模式,获得最佳诊疗方案[5]。
(三)组织定期考核:包括 MDT质控指标(肿瘤诊疗规范性指标、MDT运行情况指标、MDT病例治疗效果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开展次数、效果、影响力、有无创新等,评出最佳MDT团队奖等。
三、成果
我院于2016年8月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工作以来,已制定出了非常完善MDT诊治规范,提高了重症疑难患者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学科诊疗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新冠疫情期间共计开展MDT306例,达到了降低患者就诊难度、节约患者诊疗费用、获得最优治疗方案的目标,推动了多学科交叉发展。通过医院联体互联网构建肿瘤分级全程管理模式,保正了患者诊断与治疗的同质性、连续性,让患者在就近医院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治疗建议,对减少患者出行、就医频次,降低治疗风险、提高医生诊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喻文菡,江恬雨,王曼丽.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肿瘤MDT运行管理现状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2020,(001):50-53.
[2] 王家铃. MDT领航肿瘤治疗新模式[J]. 中国医院院长,2013,(014):82-83.
[3] 应朝晖,胡泽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在脑转移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14).1257-1260.
[4] 邹莹, 郭勇. 心理治疗参与恶性肿瘤MDT的思考[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2012.
[5] 郑钰,王佳.基于微信的MDT在晚期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19,16(5):25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