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在国家层面在体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在场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由学校自主选择合作俱乐部。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体育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山东省“突破菏泽”战略推动下,菏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众体育意识逐步提高,相继出现了多家体育协会和各种运动项目俱乐部,从事竞技运动赛事、青少年体育培训等各种体育活动。菏泽曹州足球俱乐部是一家民营足球俱乐部,在2019年中国中冠联赛中成绩突出,正在努力冲击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并代表菏泽市参加24届山东省运动会,打入男子乙组前四,获历史性突破。因此,系统研究菏泽市社会力量参与奥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寻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路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从事奥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体育工作的不足,又可以提升青少年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以菏泽市主城区常年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的社会体育俱乐部为研究样本,以俱乐部的管理者、教练员、家长为调查对象,对菏泽市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运行、运动技能培训进行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俱乐部数量及项目分布
随着菏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菏泽市城区各项目体育俱乐部也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涉及奥运运动项目的俱乐部有足球、篮球、游泳、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7个项目,对于冬夏季奥运会32个大项来说,7个项目分布太少,但是,这7个项目趣味性强,正是青少年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在社会上更容易普及推广。作为社会力量开展体育培训,自筹资金,走市场化渠道,首要的是解决生源问题,有了生源就解决了生存问题。菏泽市区常年从事奥运项目青少年业余训练培训的俱乐部共21家,从事年限有的已超过10年,有的项目因为场馆、群众基础、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问题起步较晚,像网球、羽毛球这类项目在菏泽也算刚起步,和发达城市相比,俱乐部数量和项目种类都处于远远落后状态。
2.2各俱乐部训练场所数量及使用性质
表1场馆租赁费用(年)
通过调查统计,各俱乐部训练使用场馆大小不一,有正规标准的竞赛场地,亦有简易的训练场地,从场地训练总人数、人均使用面积衡量,除足球项目外,其余项目训练场地不足。场地的使用性质有租赁、自有、合作三种形式,在足球俱乐部中,自有场地的只一家,为菏泽曹州足球俱乐部。合作性质的有足球、游泳两个个项目,共6家俱乐部,合作形式有俱乐部+学校、俱乐部+企业形式。在“校园足球”大政策下,足球俱乐部和中小学共同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解决了场地问题,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基本上没有这种合作形式。游泳馆建设投资巨大,社会游泳俱乐部无如此资本,采用的是和民营游泳馆合作办训模式,俱乐部解决了场地,又有利于游泳馆经营,合作共赢。其他项目俱乐部使用场馆主要采用租赁方式,每年的租金(以标准竞赛场地面积)因室内室外、大小而不同,由于建设成本原因,室内场馆租金要比室外场地高。走访多家俱乐部负责人,各俱乐部经营收支状态盈利可观的基本没有,大部分处于略盈余、持平状态,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原因,个别俱乐部出现亏损,除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薪酬支出外,场地租赁费用是俱乐部的一项重要开支。经费是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场地器材配置都需要投入费用,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青少年学员培训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市区众多俱乐部仅有一家获得财政支持,绝大部分俱乐部训练经费不足。
2.3参训学员数量
表2各项目长训学员数量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普及提高的过程,普及面的扩大可以更有利于发现有天赋运动员,有助于运动选材。如表4所示,据粗略统计,在这7个运动项目中,长年参与训练的青少年学员总数达到近5000人,其中跆拳道项目学员最多,羽毛球学员人数最少。俱乐部招收训练学员的多少,有俱乐部发展年限的原因,也有学费、营销策略等各方面因素。由于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及师资等方面的原因,有一定基础而且较规范的奥运项目体育俱乐部,主要集中在菏泽市主城区,县城乡镇基本上没有开展,菏泽市各县区在校小学生总数已超过百万,不足5000人的参训规模太小,应继续扩大普及面。在训的学员中,大部分每周训练1-2次,极少数学员每周的训练次数达到四次以上,训练时间太少,不利于青少年运动技术的快速进步,就不能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及系统性。
2.4俱乐部培训工作成就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俱乐部在培训青少年运动水平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较早的俱乐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乒乓球项目有两人达到健将级别,一级、二级运动员已超过百人。跆拳道、足球项目俱乐部起步稍晚于乒乓球项目,但是也取得一定成就。青少年竞技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训练就能能达到,需要一定年限的长期训练其余项目俱乐部成立及培训业务开展的时限较短,培养成就尚没有显现。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不光需要训练年限,训练的质量更是重要因素,从训练学角度来看,青少年队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个运动素质发展皆有敏感期,而且不同的年龄段训练内容也不尽相同,良好的训练要遵循阶段性、连续性、系统化及周期性等训练原则,还有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菏泽市区各俱乐部从事业余训练虽有一定的年限,训练的规范性也一步步完善提高,但是从训练大纲、课时计划、训练内容等不全面、具体,训练内容的安排是训练中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通过走访发现,各俱乐部在训练中存在重技术轻体能的现象,在训练过程中存在教练凭经验安排训练内容,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5教练员业务能力调查
从教练员资质、运动经历及年龄方面,对俱乐部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做了一个初步了解,教练员的资质及级别,国家体育总局有详细的认定标准,这个认定标准限定在体委系统内部,社会俱乐部作为体育局、委系统以外社会组织,教练资质的获取大都通过单项协会组织培训和认定工作,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从统计情况来看,初级教练占大多数,中高级教练偏少。从教练员来源及运动经历来说,有个别为退役运动员,达到健将及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其余大部分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或者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也有一部分无高水平专项运动经历,也没有高校体育专业专项学习经历。运动技术是一种本体感觉,高水平运动员能更好的把握运动技术教学,市区俱乐部用高水平运动经历教练员太少。另外,从年龄结构来看,各俱乐部的教练员以年轻教练为主,20-30岁的占到75%,40岁以上只有7%,教练员年龄偏年轻,存在教学经验欠缺问题。
2.6影响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因素
表3影响俱乐部培训竞技体育人才的因素(n=20)
通过对各俱乐部负责人和教练进行访谈,影响俱乐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场地、家长支持度、招生、高水平教练招聘、政策支持、人才输送渠道等几个方面。第一,场地资源不足及场地成本高,菏泽市市区主要场地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场地不对外开放,社会公共运动场地不足,缺少可供训练的场所。随着菏泽市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菏泽市全民健身广场及环堤公园运动场于2020年竣工并投入,共有篮球场10片,7人制足球场4片,5人制足球场2片,羽毛球场6片,网球场4片,运动场地种类较少,而且数量不足,能提供青少年训练业务的只有全民健身广场,环堤公园运动场只供市民健身使用。第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俱乐部负责人普遍反映,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于青少年训练工作不够重视,财政补助及场地支持暂且不说,对于俱乐部的发展及具体工作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训练培养也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菏泽市区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自发、无序等问题,有些俱乐部手续不全、资质不合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规范、监管工作,确保俱乐部的良性发展。第三,人才输送路径,俱乐部现在的训练工作更多的是做普及,在普及训练中,会出现一些有运动天赋的学员,如果想获得更高的竞技能力,需要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队伍,现阶段大部分市区俱乐部尚不具备这个能力,目前人才输送仅限于省市运动队,省级训练队招收人数有限,菏泽市体育运动足校(体育训练中心)属于中专性质,由于学训矛盾及学生出路问题,家长不愿意将孩子送到体育训练中心。另外,市体校组织的奥运项目训练队种类不全面,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项目尚没有开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建设工程,推动体校特色运动队、俱乐部运动队、大中小学运动队及俱乐部建设。进一步发挥体校和社会俱乐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势。学校运动队建设、增加体校运动队规模、提高俱乐部训练层次,并且三方积极探索合作模式。能有效解决青少年持续性、系统性训练问题。
表4影响家长参训的因素(n=200)
第四,家长支持度也是影响青少年训练的重要因素,只有家长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青少年的训练水平的提高,在影响家长支持度的调查中(表6),排在前三位的是孩子兴趣、教练水平及场地设施,相对来说,学训矛盾及训练费用倒不是主要因素,现在参训的青少年大部分是小学生,相对来说,小学阶段学科学习任务不重。通过调查,菏泽市俱乐部培训费用整体偏低,收费最高的训练项目每次课也不足50元(班课),最低的每次课不足20元,和发达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训练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俱乐部的营收,俱乐部经费不足,就会影响到场地设施的配备及高水平教练的招聘,恰恰是这两个方面,是家长在选择俱乐部时比较看重的因素。从家长支持孩子的参训动机来看,增强体质与体能是家长让孩子训练的主要目的,其次为培养特长和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认可体育锻炼的价值,对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对于职业运动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家长没有抱此想法,但是对于一个开放性访谈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在某项运动中很有天赋,运动成绩优秀,您考不考虑让他走职业运动员之路?结果90%以上的家长持支持态度,这说明家长对于孩子成为运动员并不排斥。
3结论及建议
3.1菏泽市区社会体育俱乐部不论从项目种类和总体数量来说都偏少,应大力促进社会俱乐部的发展,在政策措施、资金补助方面给予支持,扩大运动项目覆盖面和俱乐部总体数量。
3.2社会俱乐部场地缺乏,并且使用成本高,政府应增加社会公共运动场地供应,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场地使用上给予优惠政策,提高社会俱乐部的支付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3.3市区俱乐部在教练配备及具体训练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并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各俱乐部的教练员配备及日常训练,提高培养质量,提高俱乐部办训层次。
3.4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深度推动社会俱乐部进校园工作,支持学校和俱乐部自主结合,组建运动队。俱乐部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教练员专项教学经验丰富,会更有效率的完成学校体育改革核心任务:“教会、勤练”,可以弥补学校体育工作的不足,更好的解决学训矛盾,俱乐部也可以解决场地及生源的问题,达到共赢。
3.5建议市体校增加运动队项目设置,体育、教育部门完善各项、各级、不同赛主体赛事体系,制定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以社会俱乐部+学校+竞技体校为培训主体,以体育、教育部门为主导,形成普及、提高、竞赛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4参考文献
[1]杨蒙蒙1,吴贻刚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博弈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9,1:12.
[2]魏丽.青少年体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内江科技2019,11:116.
[3]刘昕彤.社会各界热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国体育报2020.9.24
[4]杨小洁.社会力量参与武汉市足球特色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0:23-30
[5]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1].http://www.sport.gov.cn/n321/n372/c963639/content.html
作者简介:
刘宗伟(1975—),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单位:菏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