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能力的提升以及运动参与体验的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成为了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一、教会
(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深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包括他们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运动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体能基础、不同的运动偏好以及不同的学习速度。因此,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体能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比如,有的学生可能擅长跑步,对田径项目有浓厚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喜欢篮球或足球等团队运动。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问题引导是一种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例如,在教授篮球运球技巧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篮球运球时需要注意身体的协调性?”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运球技巧的要领。案例分析则是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体育比赛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体育文化的传承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体育教师应注重将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通过介绍体育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大赛事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的历史脉络,感受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如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等,都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或赛事,让学生体会这些精神的实际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二、勤练
(一)注重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和形式,以增加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可以涵盖不同的体育项目、技能和体能要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例如,除了传统的田径、球类项目外,还可以引入攀岩、瑜伽、街舞等新兴项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乐趣。教师还应注重训练形式的创新,如采用游戏化教学、小组合作、竞赛挑战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训练。这样的训练形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他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训练效果。
(二)注重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这要求教师首先对学生的体能状况、运动技能和兴趣爱好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结合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这些计划应确保训练内容与学生当前的运动水平相匹配,同时又能够满足他们进一步提升的需求。例如,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体能训练,逐步提高其身体素质;对于技能较为熟练的学生,则可以引入更高难度的训练内容,以挑战其极限。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指导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毅力精神。当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教师应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积极克服。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励志故事、分享运动员的奋斗经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在训练中,教师应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让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当学生在训练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更能够塑造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常赛
(一)注重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组织体育比赛时,教师应始终坚守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竞技环境。首先,公平是比赛的灵魂,教师应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比赛的机会,不偏袒任何一方。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执行比赛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公正处理,维护比赛的公平性。公正是比赛的基石。教师应根据比赛规则,公正地评判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认可。公正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开是比赛的保障。教师应确保比赛过程的透明度,让学生和观众都能了解比赛的进展情况。
(二)注重比赛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教师应巧妙地将比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使比赛不仅成为检验学生运动技能的舞台,更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平台。在比赛筹备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如比赛规则、战术策略等,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体育知识体系。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运动技能,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这些技能。比赛也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绝佳机会。学生需要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他们也需要面对其他团队的竞争,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冷静、坚定和自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会、勤练、常赛”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通过注重个体差异、启发式教学和体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内容和形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计划以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体验。
参考文献
[1]鲍鹏灵.新课标背景下校园篮球的"教会,勤练,常赛"策略研究[J].健与美,2023(2):99-101.
[2]黄凯.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思考[J].[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