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崔海善 隋永朋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崔海善 隋永朋,. 医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分析[J]. 医学研究前沿,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07.
摘要: 生命教育作为每个医学生学习的必备课程,能够对个体生命与价值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本文针对向当代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展开探讨与分析,结合做好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分别从加强教师的生命指导力量、构筑生命教育课堂、弘扬生命价值文化、组织医学社会实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做好医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帮助医学生形成对待生命教育的正确意识,促进未来医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医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DOI:10.12721/ccn.2023.157107
基金资助:

生命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个体区别于基础物质世界的核心要素,借助生命教育,让医学生在步入医疗行业道路之前,拥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意识支撑。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当代医学生作为后续医疗行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参与人员,通过对其开展生命教育实践,充分彰显出以人为本教育工作的本质与价值回归,具有良好的现实教育意义,为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对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医学生而言,其本身的职业生存环境会对学生本身的“生死”观念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开展生命教育实践,可以在显著提高医学生专业实力的基础上,适当减缓因病痛或死亡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其次,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将占据总体的25%,象征着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群体因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容易在社会关系发生变动时,明显削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造成致死率的大幅度提升。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对其开展生命教育实践,一方面能够以更稳定的姿态来迎接老龄化社会现状,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切实改善敏感的医患关系,实现医院角色的有效转变,为患者给予心灵上的可靠支撑。

二、当代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师的生命意识指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实践效果,需要在开学初期直到实习岗前培训,都需要医学生自身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切实增强生命救护与关爱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作为医学生接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实施人员,其生命教育理念和涵养,将会对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医学生的生命教育成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生命人格品质,潜移默化的意识指导和影响,让学生逐渐确立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生理观,从而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现实意义,承担起救死扶伤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学工作人员要积极树立科学正向的生命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出生命关爱情怀,提高自身的生命热情,用心灵碰撞和交流等方式,感染身边的医学生群体,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生命潜质,为其赋予更具个性化色彩的生命活力[1]

(二)积极构筑生命教育课堂,深入理解生命本质

课堂作为当代医学生的重要学习环境,是生命观逐渐形成的主要渠道与战场。通过将生命教育作为具有一定独立性或渗透性的教育课程,适当引进大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加深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为生命教育的呈现效果,提供可靠的支持与助力。一方面,要开设具有独立性的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特色课程,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教学模式与经验,结合医学生心理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在参考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生命伦理学、生命科学、社会学、生死学等多元角度来设置特色生命教育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医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进一步思考,进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推动人文精神与生命素养的有效增长。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出渗透性课程的教育作用,通过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期间,充分体现出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深刻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本质与精髓,进而为医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给予更充实的内容支持[2]

(三)充分弘扬生命文化,彰显生命中的正能量

作为当代医学生需要直接面对的重要文化,生命科学与生命文化对医学生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成长与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影响。前者主张在科学的领域中,对人体健康、疾病以及治疗的总体机理变化进行深度钻研,要求医学生普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灵活的职业技能课程学习。而后者更强调从文化中解读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深刻揭示出个体生命的宝贵价值,体现出对不屈生命的规范态度,而且,作为隐性的教育载体,生命文化以多元、生动且立体的方式,对医学生生命观的建立与塑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通过举办生命文化节的特殊形式,充分彰显出生命中潜在的正能量,让医学生能够以真实的体验,感悟生命存在的美好,将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情怀,有效提升到现代人文与职业道德等精神和素质的培养中,为医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组织开展医学社会实践,绽放生命绚烂光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命教育真正的存在意义在于实践过程,通过组织开展医学社会实践活动,将整体社会作为教育课堂,以多元体验形式,让学生逐渐意识到生命独特的绚烂光辉。例如,通过邀请公安人员或者心理健康专家,到医学院校内开展生命安全专题讲座,搭配户外拓展等生存训练,切实增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并且学会采取对应的高效防范措施。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弱势群体的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明白生命教育的真谛。另外,医学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重危病房、月子中心以及丧葬礼仪等,让学生对自身存在价值形成全新的体验和意识,通过与不同角色进行深入交谈,促使其对自身的职业责任与服务意识进行主动提升,为维护生命健康而持续奋斗[3]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生命危机的人为干预

从概念上来看,生命危机主要是指个体在受到周围环境变动的影响下,对自己选择、需求以及判断等产生明显失衡或冲突,进而对自我存在价值进行全盘否定的结果。通过做好生命危机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自身的生命价值与质量。首先,医学院校的管理层要对心理干预机制建设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积极成立心理干预中心、定时信息通报与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按照不同阶段进行人为干预和解决。其次,可以建立起全方位心理咨询网络结构,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向负责心理咨询的相关教职人员,提出自己的困惑。同时还能密切关注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适当开导、支持与安慰。帮助医学生顺利释放内心压力,摆脱心理困扰,充分展现出生命教育的实际成效。

(六)做好现代医德教育工作,追寻生命的内在价值

一直以来,道德始终通过社会性的层面来教化个体,但是本质上仍然需要人们的内化转变,才能真正用来对不同个体或社会关系的制约与规范。医德即职业道德,是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期间行为与规范的总体要求,通过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强度,让医学生能够正确并且从内心深处充分理解并认同医德的价值取向,进而自发践行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追寻生命存在的内在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生命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有无法替代的深刻价值,而教育活动随着生命的发展,逐渐成为培养新型人才亘古不变的有效措施。生命教育作为当代人性化教育活动的主要表现,通过将生命价值作为教育导向,充分彰显出人类旺盛的生命活力,体现出生命对个体和社会的基本价值。在对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实践,能够帮助其进一步感受生命的意义,为当代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萃玲.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对高校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22,44(05):198-199.

[2]黄语涵.高校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在基层工作中的实施路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3):110-113.

[3]许晓敏,李莉蓉,杨淑丽等.在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22,41(17):53-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