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患者乳腺部位出现肿块,该类患者具有较多的类型,临床按照肿瘤性质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如果在切除肿瘤操作前不能确定肿瘤性质,导致术中难以合理控制切除范围,因此术中快速诊断肿瘤类型,具有重大临床价值[1]。目前临床诊断BT的金标准是PDPS,但是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断结果、操作复杂。IFSD能在术中快速完成诊断流程(标本冰冻、切片、固定、染色、封片、镜检),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2]。本研究分析了BT患者使用IFSD、PDPS的价值,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BT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年龄20-65岁、均值(45.86±4.53)岁,体重45.32-87.62kg、均值(65.74±6.28)kg,病程0.2-9.5年、均值(4.12±0.53)年,左侧/右侧(54/46)。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IFSD:采集严重病变区域肿瘤组织(0.75×0.75cm)在-25℃环境下冷冻3min,使用冰冻切片机快速切片(5μm)。固定:95%酒精,染色:苏木精-伊红,脱水:二甲苯,在透明、封片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PDPS:将冰冻的剩余标本使用10%甲醛固定液固定,然后标本用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处理。依次完成检查流程,在显微镜下观察。
1.3 指标观察
1.3.1 对比IFSD、PDPS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处理数据,( x̄±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IFSD、PDPS诊断结果
IFSD和PDPS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92.00%、基本符合率5.00%、延期诊断率2.00%、假阴性率1.00%,见表1。
表1 对比IFSD、PDPS诊断结果(n,%)
3 讨论
BT患者数量较多,且具有多个类型,如果切除肿瘤前不能明确疾病类型,则会导致不能合理控制切除范围,因此目前临床普遍采用IFSD诊断方法,手术医生根据IFSD诊断结果确定切除肿瘤范围,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损伤程度。
本文结果:IFSD和PDPS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率92.00%、基本符合率5.00%、延期诊断率2.00%、假阴性率1.00%,证实BT患者使用IFSD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分析IFSD出现误诊和延迟诊断的原因:(1)选取标本组织不当:术者要充分认识到IFSD诊断BT的局限性,认真检查大体标本,切开观察每个瘤结,避免遗漏取材。切片可以切薄一点。合理确定取材大小,连通包膜一起取材,取材不能太大,不然需要延长冷冻时间,对冷冻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取材也不能过小,否则容易漏诊。(2)制片质量差:多种因素(组织钙化、血块数量较多、冰冻温度不当、切片不完整等)都会影响制片质量。冰冻温度过低,标本过硬,在切片过程中样本破碎;未按照规定时间固定、染色动作粗鲁、染色质量差等因素都会导致阅片困难,可能导致IFSD诊断误诊或延迟诊断。(3)一些患者病情复杂,难以诊断疾病类型和肿瘤良恶性,需要根据PDPS结果做出诊断,导致IFSD延迟诊断。因此使用IFSD并不能做到百分百诊断准确,存在假阳性、假阴性、延迟诊断等问题。
IFSD诊断流程:(1)前期:病理医生接到肿块组织至完成取材的过程。病理医生接到肿块组织后,首先要对患者病情全面了解,然后对肿块组织仔细观察后取材,切忌盲目切口肿瘤组织。(2)中期:技术员接到组织至完成制片的过程。取材医生在和技术员交接标本的时候,要明确告知技术员组织包埋方向、需要切的组织部位,技术员剂量将需要组织在一个平面上包埋;技术员牢记所需组织切面后再进行切片,不能过度修片,否则可能漏检微小癌;封片过程要注意溢胶问题,一旦溢胶会影响镜检结果。(3)后期:技术员送片至诊断医生出具诊断报告的过程。
综上所述,BT患者使用IFSD、PDPS的诊断价值均较高,IFSD能快速出具诊断结果、操作简单;如果BT患者病情复杂,需使用PDPS诊断,其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吴怡.乳腺肿瘤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准确率的比较分析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7):148-149.
[2]郑玉琴,沈西华,杨翠萍.乳腺肿瘤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2):4931-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