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设备与其它设备的显著区别是设备所处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整个生产过程伴随着高温、高湿、高粉尘,这就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而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后,管理人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能够第一时间确定设备的故障类型,进而可以采取有效的维修保养措施来排除故障隐患,这不仅节省了设备运行与检修成本,并且,也能够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1 冶金设备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持续性原则
由于冶金设备持续运行时间长,如果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需要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期间每一个时段的性能状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故障。因此,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需要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比如设备采购阶段的质量监控,设备安装调试的过程监控,设备运行阶段的状态监控等,只有获取每一个阶段的性能参数,才能使冶金设备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切实体现。
1.2 经济性原则
所谓经济性原则即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来降低设备维修与使用成本,确保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为冶金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节省更多的成本费用。比如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内部元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如果发现故障隐患,系统直接将故障预警信号反馈给终端操作人员,这时,根据故障类型与故障部位,可以快速启动设备维修方案,这就大大缩短了设备维修时间,设备运行成本也会大幅减少。
1.3 安全性原则
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设备的各项状态参数进行监控,能够进一步增强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尤其在传感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冶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湿度、液位等状态指标都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直接传导至终端操作系统,当操作人员获取了这些重要的指标参数以后,可以随时对异常状态进行处理,进而使设备能够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比如锻造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而使锻件材料的塑性与冲击韧性大幅降低,进而失去变形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终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将加热温度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样,既可以保障锻造质量,也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
2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冶金设备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措施
2.1 健全管理机制
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时,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支撑,那么,技术的应用过程也会失去权威的指导与参考依据。比如信息系统的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设备的维修保养策略等,都需要一个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制度的介入,否则,现场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也将无章可循。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冶金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冶金设备的需求量及各项性能指标,制定一套信息化技术管理机制,为了提升管理绩效,制度内容应当涵盖冶金设备的采购管理、安装调试管理、运行管理、维修保养管理、报废管理,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最大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比如板坯连铸设备是冶金行业的关键设备,如果设备质量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后续的正常使用。因此,冶金企业应当针对板坯连铸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使用等流程,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并在制度当中明确规定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原则、方法,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则,运行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化监控措施等,只有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冶金设备才能始终保持高效的运转状态。
2.2 优化管理机构
针对冶金设备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是需要一个职责清晰、专业性强的管理机构,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发挥冶金设备的最大应用价值,冶金企业在优化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明确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职能。比如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机构首先需要编制信息化管理流程与管理目标,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载体,这就需要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为此,冶金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内部培训的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以避免在实际操作当中出现人为失误的情况。其次,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需要事先明确冶金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比如温度指标、湿度指标、压力指标等,当确定这些具体的性能参数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对冶金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测,一旦设备的各项指标超出标准限值时,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将各项指标参数值调整到正常区间,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生产作业活动的高效展开[2]。
2.3 实现实时监控
随着冶金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逐年提升,冶金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大幅增长,冶金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恶劣作业环境的影响,冶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隐患,这就给正常的生产作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出现恰恰解决这一难题,尤其是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给冶金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比如借助于系统当中的传感器以及智能感应元件,可以实时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这些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液位高度、振动频率等,如果某一项性能指标出现异常状况,智能感应元件可以将异常信息转化为光电信号直接传输给终端操作系统,终端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显示器上面的折线图或者相关的数据信息,精准的判定出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这时,操作人员可以将这一信息直接反馈给设备检修人员,这就给故障排除工作争取了大量时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时监控功能在优化设备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冶金企业在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当发挥信息管理技术的实时监控的功能优势,并结合冶金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对实时监控系统的功能性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终端操作人员能够准确的获取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结束语:
从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冶金设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看出,该技术的先进性特点给冶金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与保障。基于此,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时,冶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信息管理体系,并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能够实现跨越式提升。另外,广大技术人员应当通过培训再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信息素养,并积极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来指导实际工作,进而为加快推进冶金行业的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进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志良,张梦阳.数据库技术在冶金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应用[J].冶金管理,2020(03):178-179.
[2]张玉龙.钢铁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标准化工作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2(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