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加速了经济下行步伐,使全球经贸发展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疫情在发达国家造成的经济衰退短期内难以复苏,可能会延续多年。
1 当前世界经贸运行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世界各个经济体系。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面临严重经济增长衰退,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巴西,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经济衰退程度可能会超过发达国家。尽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但这些非常规的经济政策并非长久之计,只能在短期内避免市场崩溃,难以支撑中长期的经济复苏。由于采取了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中国得以快速控制住疫情,基本于2020年3月实现复工复产,成为全球经济衰退大环境中,正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全球GDP减少2万亿美元,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国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与这些经济体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深受其害。
从当前的情形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遥遥无期。目前美欧、日本等国家疫情依然处于失控局面,难谈经济复苏。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因疫情失控而面临大面积瘫痪的风险。此外,经济衰退导致债务风险攀升,也是新兴经济体必须面对的现实,外加债务风险影响,都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危机[1]。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此次疫情影响太大,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受到冲击。工业生产极度萎缩,使得经济供给侧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生产停顿导致民众失业率上升,可支配收入减少,这样社会消费需求就遭到严重抑制。尽管美联储、欧洲央行等快速做出调整,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下调利率,但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此次疫情影响的过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大央行机构的政策空间大幅收窄,甚至被迫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但是,这一系列举措也只能仅能够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难以有效地为实体经济的恢复提供动力。
3 疫情改变了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政策方向
在疫情发生之前,欧美国家将“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政策指导方针,现在这一政策受到质疑,很多国家都回归国家干预主义。值得注意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经济学界不再鼓吹新自由主义,同时不断发声,为国家干预主义正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伊始,西方经济学界就开始出现为产业政策辩护的声音,呼吁重新回归国家干预主义。第二,美欧国家不断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美欧国家虽然一直在表面上坚持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立作用,但是却在实际的管理中,借助立法之名,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抛出所谓“国家安全”的理由,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核力度;二是直接制定相关法律,设置不合理的规定,保护本国企业,阻止外国企业正常的市场收购兼并行为。目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动辄大幅提高关税,这种不对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难以被其他国家接受,或将导致全球性的贸易集团大战,引发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大萧条的境地。第三,动用国家财政力量,改变货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方式,获得财政收入,向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此外,为避免关键产业落入外资之手,部分欧洲媒体开始抛弃自由市场主义,不断加强对相关产业的保护力度,甚至宣扬将部分重点企业国有化。
4世界贸易未来发展展望
下面展望一下几大主要经济体的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受疫情影响,美国资本市场今年出现巨幅震荡,在极短时间内,股市呈现断崖式下跌,几乎连续多次触发“熔断”机制。因实施封锁措施,各州市停工范围扩大,到失业金申领人数暴增,社会就业呈现短期大规模崩溃态势。收入和环境因素使得消费者信心不断下降,因此消费者削减支出,这都进一步打击了经济的发展。对制造业而言,采购但仍处于极低水平。新订单指数低迷,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管控导致的生产经营活动缩减甚至停止,另一方面也受消费水平下降影响。服务业受到疫情冲击更为严重,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首当其冲。为应对这次经济风险,美国出台了一揽子财政货币政策,其规模和力度都史无前例;美联储通过两次紧急降息,开启无限量量化宽松(QE)模式,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降低了经济衰退风险。同时美国已经启动三轮大规模的紧急经济救助计划,鉴于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美国正在酝酿第四轮经济刺激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美国有陷入持续衰退的风险,经济实现复苏或至2021年年底。
欧元区近几年也是不断波动,受美欧贸易冲突、汽车产业危机、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2019年欧元区经济已经显露疲态,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带来更大的冲击,欧洲经济增长触及了历史最低点,多国经济已陷入衰退并日益恶化。欧元区也在采取措施挽救经济,欧洲央行宣布购买额外债券和紧急资产购买计划。但欧元区内各国对于是否使用联合财政政策挽救经济难以取得有效共识,因此欧元区经贸发展前景黯淡。
2020年,日本经济更是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另一方面是奥运会延期举办带来的打击。日本部分制造业企业停工,出口减缓,消费趋冷。而旅游业更是受到沉重打击。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即将进入经济衰退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疫情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冲击更大,这些国家经济脆弱性凸显,受全球消费形势影响,很多投资者都开始有计划的缩减投资,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此遭遇资本外流,并且流失规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此外油价突降、世界消费需求的降低,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大宗商品贸易受阻,新兴经济体出口减少等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其货币兑美元汇率普遍下跌,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整个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灵活度低,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能力较弱,本身受疫情冲击就大[2];另一方面经济实力和财力有限,难以制定出大规模经济救助措施,做出降息等经济刺激措施并不一定有效,可能导致资本外流更加严重,因此疫情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企业破产,并导致民众失业潮。未来两年,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的融资缺口,尽管国际组织已经意识到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但是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依然堪忧。
中国自疫情暴发以来,严格管控,取得了有效的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率先复工复产,虽然增速受影响,但是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实现复苏,进入夏季之际经济重新回归正轨,本着全人类抗疫和全球名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向国际社会无私分享抗议经验,并提供大量的防疫物资。然而,美欧国家部分政客却无视中国的成绩,指责中国,甚至部分右翼分子难以容忍本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认为这损害了其“国家安全”,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叫嚣着要在经济上加快与中国“脱钩”。与此同时,在国际政治环境恶化、交通交流受阻与全球经济产业链断裂的影响下,迫于国家政策压力,一些在华跨国公司不得不对其产业链布局与投资计划作出调整。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加之2020年唯一的具较大影响力的经济正增长经济体,国内市场庞大而且成熟,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分布最齐全的经济体,许多欧美企业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中,中国市场对投资者仍然保持最大的吸引力。
5 当前世界贸易发展新布局
当前国际局势表明,市场自由贸易受到最大干扰,美国已经不再坚持尊重市场经济、保护私有产权的原则,转而奉行大政府主义和国际贸易霸凌主义,以国家强制力和美元霸权为基础,加大对经济贸易的干扰力度。目前美国政府不断引发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坚持冷战思维,并挑唆其附属经济体,持续对中国进行打压,干扰自由贸易。然而当前全球已经一体化已经不可以转,中美仍然互为重要贸易与投资伙伴[3],尽管美国充满敌意并执意推动与中国“脱钩”,但是美国自身也遭受损失,获得廉价工业制成品的机会也在减少,这样一来,其在国内构建新供应链的成本会攀升,给经济发展带来虚假的曙光,未来美国很有可能再度陷入经济“滞胀”。其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情形类似。
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正在由原来扁平的供应链向地区化发展。许国国家开始重视国内工业生产,投资方向开展关注区域内的经济体,北美正在形成以墨西哥为制造业基地的供应链;欧洲正在形成以东欧国家为制造业基地的供应链;而东亚正在形成以东南亚和中国为制造业基地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孙媛. 世界经济贸易运行态势和未来发展研究[J]. 商展经济, 2020,17(09):20-22.
[2]杨宁宁. 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探讨[J]. 产业创新研究,2020(5):45-46.
[3]朱天娇,王悠悠,盛凯骏.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J]. 环球市场,2020,000(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