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在新生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金青 郭丹 王丹 刘恒先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青 郭丹 王丹 刘恒先,. 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在新生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儿科杂志,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8844.
摘要: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在新生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新生儿护理学习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教学,观察组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统计两组的成绩、教学反馈以及工作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成绩、教学反馈以及工作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带教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新生儿护理带教
DOI:10.12721/ccn.2024.158844
基金资助:

尽管目前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新生儿护理实习教学,仍遭遇众多挑战,例如紧张的工作环境、新生儿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和对治疗的抵触或恐惧,以及护生基础技能和自我控制力的不健全[1]。这些挑战,可能会导致护生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犹豫、技术上的不足和适应临床的困难。鉴于此,采用一种合理且高效的教学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变得非常关键[2]。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教学法,满足这一需求,它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具体学科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本研究在新生儿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了这种方法,以评估其对教学成效和护生满意度的实际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新生儿护理学习的护理实习生4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女比例2:18,平均年龄(2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0:20,平均年龄(27.21±3.54)岁(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教学大纲实施常规教学。

1.2.2观察组

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1)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预习资料。这些资料涵盖新生儿护理的关键知识点,包括PPT演示、GIF动图、视频、动画和文档等,以便学生在上课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特色作业(如对新生儿护理难点的图表总结),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然后,教师会系统地讲解知识点,并深入剖析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接下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进一步加深理解[3]。在教学过程中,还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最后,会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3)在作业方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上岗考试的需求,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第一层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第二层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判断护理病例,锻炼其临床思维;第三层作业则侧重于综合运用案例题,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4)在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一个多维度的考核体系,涵盖知识与技能、临床护理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等多个方面。关注每位学生的优势,并努力激发其潜能。以动态的视角评价学生的成长,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成绩、教学反馈以及工作能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各方面成绩对比

表1两组学生各方面成绩对比[(x±s)/分]

截图1741932720.png2.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对比

表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对比[(x±s)/分]

截图1741932741.png2.3比较两组学生的工作能力评分

表3  比较两组学生的工作能力评分[(x±s)/分]

截图1741932764.png3讨论

本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观察组的护理学生在新生儿护理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核心能力方面的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发现支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观点,与以往研究的结果一致[5]。分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可以归结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该教学模式,提倡对教学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实现教学重点从教师“教授”向学生“学习”的转移[6]。这一转变意味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而是激励学生主动发掘和创造知识。这种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递”教学法演变为更加积极的“学习引导”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应紧密围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步从“知识灌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学生中心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导航者、学习目标的设定者、学习动力的推动者,以及问题的解决者。他们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学习路径和教学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实现高效和自主的学习[7]。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目标。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PPT、GIF动图、视频等多种教学工具,有效地将抽象的新生儿护理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既减轻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相关知识,从而显著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纳和整合各式各样的教育资源,运用创新的教学工具,并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堂评价机制。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这一教学策略的基础,教师精心地将图像、实体模型、参考资料等元素,嵌入课程之中[8]。采纳诸如问题驱动的学习(PBL)和翻转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过程及成就进行全面的评定。然而,在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和策略时,应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这是保证教学多样化、完整和有序的关键。实施了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制作PPT并在课前进行展示,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其学术成果的舞台,并在此基础上,在课前的10分钟,展示时间里提升他们的表达和逻辑思维技能。在此环节中,其他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质疑,这种互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提升了他们的信息检索技能[9]。这种教学策略的宗旨,在于通过学生主导的研讨会,深入交流和探讨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指导者和评估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尽的评价,并在必要时对讨论中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阐释,特别是对那些模糊或关键的内容进行强调和阐明。这样,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准备学习材料,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得到了加强,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升了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技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条理、重点突出,并充满了活力。在追求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时间,巧妙地划分成四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大约持续10分钟。开头的10分钟,用于评估学生对课程预习材料的掌握程度,以此作为课程深入学习的基础[10]。三个10分钟长的模块之间穿插着约2分钟的短暂休息,旨在维持学生的专注度和认知效能。这种分模块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连续授课方式的改进。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持续的注意力集中大约在15分钟后会出现衰退,因此,通过引入短暂的休息来避免学生的认知疲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应等因素,灵活调整每个模块的时间和内容。在每个模块开始前,教师应当简要回顾关键概念,帮助学生在休息后迅速恢复学习状态。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短暂休息,并非纯粹的休息时间,学生在此期间,鼓励其进行自我反思和复习,或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种积极休息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还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合作,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石。此外,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作业展示、知识点讲解、小组讨论等,本研究优化了教学流程,保持了学生对新生儿护理学习的兴趣和专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还帮助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习动力和效果,有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理清知识结构,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构建和重构知识体系,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和核心能力。尽管如此,也要认识到,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一些教师,可能需要在课堂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而一些学生可能对学习任务不够认真,或者在课堂上不愿积极参与讨论。这些问题要求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持续的反思和改进,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参考文献

[1] 谢庆芬,王素萍,方杏香,等. 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在新生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8):136-137.

[2] 谢庆芬,王素萍,方杏香,等. 以学生为中心多元化教学法在新生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8):136-137.

[3]  马洁,王聪,李丹,等.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以"儿科护理学"建设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3(12):121-124.

[4]  廉莹,杨晓艳,周永顺. 整合医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浅谈"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教学设计[J]. 科技风,2022(35):69-71.

[5]  张晓霞,马文兵,张亚婷,等.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2):1560-1563.

[6]  高凌,孙建萍,常佳婧,等.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技能考核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270-272.

[7]  周学萍,程辉,叶永椿,等. 多元化实践教学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8):88-90.

[8]  贾娜莉. 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于护理学本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满意度研究[J]. 健康女性,2023(19):33-34.

[9]  孙海利. PDCA循环理论结合PBL+C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2):111-112.

[10] 韩记真,李倩,陈玲,等. 基于雨课堂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7):986-99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