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内因血红细胞容量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头晕、食欲低下等症状的一组病症,重症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1]。结合其致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可将贫血划分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其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近似,然致病机制差异显著,缺铁性贫血多是因饮食中铁水平不高致使血红蛋白合成缺乏所致,地中海贫血多是受遗传因素所致血红蛋白合成缺失而引起[2]。不同贫血类型其治疗方法不同,缺铁性贫血经补充铁摄入量予以治疗,轻度地中海贫血无需采取特殊干预,重度者需予输血、促排铁等干预[3]。近些年,我国贫血患病人数逐渐趋于严重化,如若未能及时诊断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以实验室检测联合病因、体格检查综合诊断方法进行贫血类型的诊断,操作过程繁杂[4]。鉴于此,本研究对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患者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究血液检验于缺铁性贫血中诊断价值。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遴选缺铁性/地中海贫血患者(2021年8月~2022年8月)各70例进行研究,将其设立为甲组(地中海贫血)、乙组(缺铁性贫血),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70名对象为对照组。甲组:男/女=38/32,年龄21~58(39.51±2.26)岁;乙组男/女=40/30,年龄22~58(39.85±2.22)岁:对照组男/女=41/29,年龄23~56(39.82±2.20)岁,三组样本一般数据对比,(P>0.05),存在比较价值。本研究立足于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实施。
纳入标准:(1)经诊断满足《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对缺铁性贫血的判定标准;(2)患者知情,同意;(3)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血液系统病;(2)肝肾肺重度病变;(3)凝血机制异常,伴精神疾病;(4)检查禁忌症;(5)中途退出研究;(6)认知障碍。
1.2方法
3组受检者均采取血液检验: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完成血液检测。收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统计3ml,将其放置在血常规检验专用试管中,实施真空采血,而后滴入EDTA抗凝剂,且混合均匀。依据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进行血液相关指标的测定,包含红细胞计数(RBC)、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收集3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统计5ml,实施离心(4000rpm)处理后取得血清,并将其放置在无抗凝剂生化试管内,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清铁(SI),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F)。所有检测涉及仪器性能处于正常水平,并经持证上岗专业检验人员依据既定标准、流程操作。
1.3观察指标
①血液指标。统计、分析2组RBC、Hb、MCH及RDW、MCV。RBC正常参考范围:3.5~5.5×1012/L;Hb:110~160g/L;MCV:80~98fL;RDW:11.5%~15.4%;MCH:26~32pg。诊断标准:地中海:RDW<14.5%,MCV<79fL,MCH<28pg;缺铁性:RDW>14.5%,MCV<79fL,MCH<26pg。
②血清铁指标。对比3组血清铁指标,包含SI 、ST。
③诊断效能。视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甲乙2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涉及资料均借助版本为SPSS25.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分析,多组间计量资料对比以F检验,两组间对比以t检验,表示为x̄±s;计数资料则用c2验证,表示为%,测定结果以P表示,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血液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甲组RBC表现更高,Hb、MCH及RDW、MCV表现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乙组RBC、Hb、MCH及MCV表现更低,RDW表现更高;相比于甲组,乙组RBC、Hb、MCH表现更低,RDW、MCV表现更高(P<0.05),见表1。
表13组血液指标对比(x̄±s)2.2 3组血清铁指标对比
相比对照组,乙组SI、SF表现更低,甲组SF表现更高;与甲组对比,乙组SI、SF表现更低(P<0.05),见表2。
表23组血清铁指标对比(x̄±s)2.3 甲乙2组诊断效能对比
两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比较(P>0.05),见表3。
表3甲乙2组诊断效能对比(n,%)3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是指血液内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致病机制、原因繁杂,对症治疗过程中需贴合患者体征、贫血类型展开[5]。目前,贫血常见类型包含地中海/缺铁性贫血2种,其症状表现近似,需加强临床鉴别诊断。既往对于此病以贫血病因分析、实验室检测及体格检查为主的综合诊断模式展开诊断,从而确立贫血发生原因,然实践过程中发现,该诊断方法流程繁杂,操作复杂,且极易受主观因素干扰[6]。缺铁性、地中海贫血诊断金标准分别为骨髓穿刺血涂片、地贫基因检测,但其均存在诊断时间较长,经济性差等不足,推广受阻[7]。伴随医学事业发展,血液检验于贫血等血液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运用,且获得良好效果。
血液检查中红细胞参数为贫血关键观察指标,不同类型贫血患者,其红细胞参数存有差异。孕妇/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容量会明显加强,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极易误诊为贫血。此外,脱水、重度失血者,其红细胞容量会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升高,该类患者如若并发贫血,可会增加漏诊风险。因此,在贫血诊断中采取红细胞参数测定意义重大[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甲组RBC表现更高,其余参数表现更低,乙组RDW表现更高,其余参数表现更低。提示地中海、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红细胞参数与普通人群具显著差异,说明红细胞参数可被视作是临床诊断贫血类型的有效指标。同时,结果发现,相比甲组,乙组RBC、Hb及MCH表现更低,RDW、MCV表现更高。有学者研究中指出,相比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RBC、MCV水平表现更高,与本研究结果具一定差异,考虑是和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不同等有关[9]。值得强调的是,大多数地贫基因携带者,其MCV、MCH均会表现出异常,然MCV、MCH测定结果正常并不能将地中海贫血剔除。地中海贫血为铁利用障碍性贫血,大部分患者伴血清铁升高表现。SI具生理活性,以血红素为主要形式而存在,SF为可溶性蛋白,其浓度和体内储存铁呈正相关关系,均能够对人体铁储存能力实施有效反映[10]。此研究中,乙组SI、SF较对照组低,甲组SF较对照组高,同时乙组SI、SF均低于甲组,提示SI、SF于贫血类型诊断中具一定价值。李海涛等人[11]研究表示SF可被视为是缺铁性贫血有效诊断辅助指标,可见,SF、SI在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价值显著。另外,本研究结果示,血液检验于地中海、地中海贫血中灵敏度92.86%(130/140)/94.29%(132/140)、准确度90.48%(190/210)/92.38%(194/210)及特异度85.71%(60/70)/89.86%(62/69)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2]。证实缺铁性贫血采取血液检验诊断效能显著。需要注意的是,血液检验亦存在不足,比如血液成分易遭受急性发病患者病况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倚,另外,采血因素、离心操作及检验操作偏差等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具体检验过程中需进行上述环节及高危因素的严格规避,管控,采血时使患者处于空腹环境,防止血液遭受污染,对样本质量造成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倚。
综上,贫血诊断中运用血液检验效果显著,能够对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实施精准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指导,具较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庆梅.血液检验用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3):123-125.
[2]魏晓薇.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3):80-82.
[3]游美红,熊熙,聂仕娇.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鉴别诊断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4):77-79.
[4]吴秀珍,林丽华,马菲菲,等.血液检验技术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17):56-59.
[5]叶冬晓.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8):78-80.
[6]马燕,姜萍萍,张琦.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22,28(06):135-137.
[7]蒋函,张益多,岳新爱,等.血常规红细胞指标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131-133.
[8]姜维.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1,7(07):71-73.
[9]孙磊,张珏.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1):1858-1860.
[10]王葛.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2):81-83.
[11]李海涛.血液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1,13(01):31-33.
[12]鲍连勇.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J].当代医学,2021,27(0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