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该病预后差,极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是死亡。而且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现焦虑、抑郁的患者比例高,导致其不配合治疗,会对其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个性化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5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组实施不同类型的护理,观察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9-73岁;实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2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护理包括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并配合饮食护理等,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生理指标,随时随地观察病情。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个性化护理模式,首先通过观察以及与患者的交流等了解患者心理上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该亲切、热情的和患者交流,减少患者的顾虑,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有些患者会对自身的预后状况以及家庭经济情况产生担忧,要运用心理护理学的技巧,可以为患者讲解疾病的成因,也可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举一些积极的案例,对于病情可选择委婉告知患者使其易于接受。(2)加强护患沟通:做到多倾听,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随时调整护理方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应提前向其解释并征求同意和理解。另外,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个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微笑、握手、轻拍肩膀等都有鼓励安慰患者的效果。(3)鼓励患者预后改善: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患者保持卫生,不要间断服药,定期来医院复查,积极促进康复[1]。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并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1.4护理效果评价
心理状态的测试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心理问题越严重分数越高[2]。遵医嘱情况分为完全遵医嘱,基本遵医嘱,完全不遵医嘱。通过调查结果计算总遵医嘱率,即将完全遵医嘱、基本遵医嘱发生率相加[3]。护理的满意度:制作调查问卷,患者匿名对护理服务评分,100分满,若分数≥80分则为非常满意,处于60~80分为满意,得分<60分则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5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数据可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运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对遗嘱的遵从性,实验组患者遵从性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由于高血压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且其发病率较高,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其中脑出血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从发病率上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从季节上看,好发于冬春。由于其起病急、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经研究发现,患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一般是由于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居高不下的血压,使脑血管弹性减弱,脆性随之增加。除此之外,患者情绪波动、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也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康复率逐步提高,采用快速、有效的方式治疗患者固然重要,但是为每个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也是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通的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并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风险,但是只能满足患者的一些常规的需求。我院针对实验组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模式,需要在实施前准确评估患者的个人状况,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并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实施。同时帮助并鼓励患者按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帮助其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缺损,患病后极易出现功能障碍,与此同时,照顾患者耗费的人力、高额的医疗、预后费用,使得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程度不同的焦虑和抑郁在这类患者中就较为常见。随着西方护理观念的传入,国内医院开始根据国外先进理念以往的护理经验,对高血压脑出血康复阶段的护理模式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逐步提高护理的质量并产生质的飞跃。我院制定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普通护理模式的前提下,实现个体化和系统化,先仔细评估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并提出问题,再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护理模式的效果。通过评估得来的反馈,优化护理方案。接下来实施修改后的护理方案,再次评估获得反馈,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避免了凭借传统模式和经验导致的的盲目性,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5]。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个性化护理后各方面的心理状况、遵医程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相比于普通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的能力更强。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更好,更为契合人性化理念,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更为充分地顾及到患者的不同需求,对实施细节干预更加充分。拥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邓玉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13-114.
[2]陈君霞,王慧梅,刘杨君,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8):146-149,153.
[3]刘欣,张相彤.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8):159-161,169.
[4]丁燕,刘小平,王兰青.个性化护理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锻炼遵从性及效能感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13-115,124.
[5]李慧霞.优质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