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在进一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同时,可影响患者自饮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加营养不良发生风险[1]。常规西医护理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开展用药治疗,同时监测患者病情,其干预效果有限,中医为我国传统医学,在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中有较多的特色中医护理技术[2]。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实行常规护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老年脑卒中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4例实行中医护理技术老年脑卒中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在64岁~82岁、平均年龄(73.61±1.45)岁。对照组34例实行常规护理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在65岁~84岁、平均年龄(73.67±1.43)岁。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年龄超过60岁且有脑卒中病史,经专科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且出现腹痛、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症状。(2)患者符合中医“便秘”临床诊断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非首次脑卒中后胃肠道功能障碍接受专科治疗患者。(2)排除不耐受本次研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患者。(3)排除神志异常、精神以及以及行为异常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均常规护理。(1)药物指导:护理人员结合医嘱指导患者合理使用相关改善胃肠功能障碍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性药物,使患者获知各类药物用法用量的同时,对于长期服用脱水剂、利尿剂的患者,提前告知患者长期服药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对于长期使用泻药以改善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结合既往医疗护理干预案例,强调遵循医嘱定时、定量给药的重要性。(2)康复锻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耐受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缩短患者卧床时间。(3)饮食干预此外,请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每日晨醒后空腹饮用100-300mL温清水以促进排便,此外,嘱患者日常生活中进食香蕉、苹果以及粗纤维食物,请患者减少及时油腻、辛辣以及精粮的摄入。
1.3.2实验组实行中医护理技术:(1)辩证论治:①对于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目赤、心烦不安、舌苔黄腻、脉滑数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请患者进食火麻仁、杏仁、生地黄、山药等食物。②对于代表干结且伴有胁肋胀痛、目赤心烦、嗳气纳呆,舌苔薄腻,脉弦等气机郁滞便秘患者,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内心郁结,并请患者进食粳米、火麻仁。③对于便秘且面色无华、气短少盐、失眠多梦、舌苔白,脉细等气血虚症便秘患者,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控制在15min内,并为患者提供牛羊肉、枸杞、大枣。(2)特殊中医护理技术:①耳穴压豆,耳廓交感区、皮质区、小肠穴以及内分泌区域消毒后,医用胶布局部粘贴王不留行籽,患者每日交替按压双耳耳穴3-5次,每次持续按压2-3min按压。(2)中药灌肠:应用番泻叶汤剂导泻的患者,致泻时间约在7-9h左右,因此,主要采取灌肠给药,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灌肠导泻方法,指导患者在睡前实施灌肠给药,并在完成灌肠给药后请患者持续保持侧卧位,禁止其下床活动。
1.4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中医症状评估护理前、持续护理1周后总有效率以及胃肠相关激素、营养指标,中医症状均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分、2分、4分、6分,中医症状积分≥90.0%、30.0%-89.0%以及<30.0%分别表示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的和。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χ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有效率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组 | 34 | 17 | 16 | 1 | 97.06%(33/34) |
对照组 | 34 | 15 | 10 | 9 | 73.53%(25/34) |
χ2值 | 5.769 | ||||
P值 | <0.05 |
2.2胃肠道相关激素
实验组护理1周后胃肠道相关激素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相关激素(x̄±s)
例别 | 例数 | 胃泌素(ng/L) | 生长激素(ng/L) | 胃动素(pg/mL) |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
实验组 | 34 | 93.12±3.15 | 123.48±3.28* | 105.52±3.18 | 141.28±4.11* | 453.28±39.18 | 585.26±47.15* |
对照组 | 34 | 93.15±3.12 | 105.13±3.31* | 105.55±3.15 | 126.13±4.13* | 453.26±39.14 | 558.44±47.17* |
t值 | 1.951 | 11.526 | 0.531 | 12.637 | 0.264 | 8.576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组内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
2.3营养指标
实验组护理1周后相关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 (x̄±s)
例别 | 例数 | 血清转铁蛋白(g/L) | 血清白蛋白(g/L) | 前白蛋白(mg/L) |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
实验组 | 34 | 1.51±0.14 | 2.41±0.13* | 26.81±3.09 | 38.41±2.15* | 171.57±15.21 | 238.21±15.41* |
对照组 | 34 | 1.54±0.17 | 1.82±0.16* | 26.84±2.13 | 31.54±3.14* | 171.48±12.24 | 218.15±15.44* |
t值 | 1.271 | 25.581 | 1.282 | 21.318 | 1.274 | 8.244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组内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老年脑卒中基础病理改变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该病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明显受限,患者缺乏运动,同时患者难以适应疾病对自身生活造成的改变,长期处于紧张、焦虑、躁动风负面情绪状态下,可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扰乱胃肠激素合成、分泌,诱发胃肠功能障碍[3]。胃肠道功能障碍在加剧患者躯体不适感的同时,可导致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恶化,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协同饮食护理、康复锻炼以促进胃肠蠕动,提升机体代谢水平,促进胃肠相关激素的合成,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4]。老年脑卒中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护理遵循辩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护理人员先结合患者症状进行分型,胃肠积热型便秘给药火麻仁、杏仁以润肠通便,生地黄、山药以滋阴,对于气机郁滞便秘患者通过疏导患者心理,同时鼓励患者进食火麻仁、粳米以导便,对于虚症便秘患者,应患者进食牛羊肉、枸杞、大枣以补益气血[5]。中医认为耳穴为机体多项脏腑反映于耳的腧穴,耳穴压豆可持续刺激于机体交感神经、小肠功能以及内分泌功能,进而改善机体自身功能[6]。中药灌肠中使用番泻叶,番泻叶具有通便利水的作用,番泻叶灌肠过程中使用的番泻叶汤剂,通过直肠吸收药效,该给药方式可降低番泻叶对机体造成的刺激[7]。
苏玉桃等[8]临床研究与本次研究均显示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护理后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此外,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胃肠相关激素代谢水平以及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护理技术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