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脑部疾病,是指脑部直径<400μm引起的小血管病变,常见疾病类型包括[1]:脑白质疏松症、多发腔隙脑梗死及脑白质高信号灯,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数字血管造影作为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金标准”,借助该方法能判定病灶的准确部位、了解与周围组织可能得联系,从而指导临床诊疗[2]。磁共振DWI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能清晰的显示颅内血管血流,可获得高质量2D血管壁图像及3D高分辨率全脑血管成像,从而能评估患者病变情况。颈部血管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能明显减少患者痛苦,能较好的反映斑块大小、性质和管腔的狭窄程度,从而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进展,预测患者预后。本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DWI)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脑小血管病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疑似脑小血管病患者89例,男53例,女36例,年龄(34-72)岁,平均(59.47±4.61)岁;患者中,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19例。纳入标准:(1)均为本院收治的疑似脑小血管病病例;(2)具有完整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3)均无磁共振DWI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禁忌症;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颅脑外伤或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采用数字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型号:iuu-22,购置于飞利浦Philip,探头频率3-9MHz。检查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从而能更为清晰的观察到患者颈部,对两侧颈总动脉起始端、主干及分叉部等部位及组织进行横断面与纵向扫描,记录上述部位的回声,并完成内-中膜厚度测定;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测量阻力指数(RI)[3]。
1.2.2 磁共振DWI成像
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完毕后,根据磁共振预约时间进行扫描,仪器型号:3.0T,购自于西门子。采用头颅专用64通道线圈完成图像的采集,对患者常规完成横断位扫描,采集T1WI、T2WI及DWI序列图像和数据,具体参数见图1。
表1 MRI检查不同序列参数将最终获得的数据和图像传输到后处理软件中,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域(包括:病灶的边缘、水肿、实质和囊泡区),将获得的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后获得脑血流图(CBF)图,计算每个感兴趣区域各参数平均值。以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率;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不同检查方法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脑小血管病检出率
89例疑似病例“金标准”确诊59例(66.29%);颈部血管超声阳性45例;磁共振DWI成像检查阳性患者53例;二者联合检查阳性患者57例,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脑小血管病检出率2.2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脑小血管病效能分析
ROC图像显示,疑似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基础上联合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影像检查(P<0.05),见表3。
表3 不同影像学检查诊断脑小血管病效能分析[n(%)]图1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脑小血管病ROC曲线
3 讨论
脑小血管病能发生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是指脑的小的穿支动脉与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等引起的病变。由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病起初症状不明显,导致临床诊疗难度较大,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4]。本研究中,89例疑似病例“金标准”确诊59例(66.29%);颈部血管超声阳性45例;磁共振DWI成像检查阳性患者53例;二者联合检查阳性患者57例,说明疑似脑小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磁共振DWI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发挥超声与磁共振影响优势,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分析原因:颈部血管超声作为临床辅助检查方法之一,能较好的反映斑块的大小、性质与管腔的狭窄程度,从而较为准确的预测脑小血管疾病诊疗提供依据。磁共振DWI成像作为磁共振成像技术之一,具有成像速度快及无创等优点。磁共振DWI成像是一种在磁场中快速激发产生振荡信号,能探测谁分子运动活动。对于脑小血管病患者,病灶组织生长较为密集,自由水分子相对较少,导致弥散受限,从而形成高信号并完成病灶诊断[5]。本研究中,ROC图像显示,疑似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基础上联合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影像检查(P<0.05),从该结果看出,磁共振DWI成像联合颈部血管超声能提高脑小血管病患者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基础上联合磁共振DWI成像检查,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且不同影像联合诊断能提升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龙,刘峰.高分辨率MRI在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贵州医药,2023,47(9):1442-1443.
[2]邓永梅,张智瑾,苏东宁,等.基于7T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黑质小体1的帕金森病影像标志物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2):117-121.
[3]刘丹,王涛,魏梅,等.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3,14(12):136-140.
[4]宋诗倩,阮雯乐,张琼方,等.磁共振成像新序列对早期诊断脑小血管病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23,38(11):161-166.
[5]吴明振,亓立峰,赵立新,等.零回波时间动脉自旋标记及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3):3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