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核电建设作为发展绿色能源的重要手段,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和措施,如何在核电工程建设现场(以下简称“现场”)系统、有效的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就成为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核电建设现场环境管理特征与现状
1.1现场环境管理特征
(1)多变性:核电建设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中所涉及的施工活动均不相同,使用的机械设备也不尽相同,施工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也必然是不同的,重大环境因素也会随着改变,控制措施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出对应的改变、调整。
(2)长期性:核电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通常在5-8年,其最终产品为核电站,具有不可移动性,对环境会持续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环境管理工作。
(3)复杂性:核电建设项目工程规模大、建设技术复杂[1]、参建单位众多、污染物排放多为非固定污染源、无组织、间歇性排放。
以上特征都为核电建设现场环境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1.2现场环境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现场环境管理多采用体系管理方式,按照《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建立了“P-D-C-A”的环境管理体系[2]。通过定期对现场开展环境因素辨识,并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来开展现场全面环境管理。在此管理模式下,对环境管理人员的环境管理知识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人员对现场环境因素的辨识水平,直接影响现场环境管控的全面性和合规性。
但现场建设技术复杂、施工作业内容多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等特征,导致人员对现场环境因素的辨识水平不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现场环境管理工作实施标准开展研究,旨在建立适用于现场的系统的、全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标准,提高现场环境管理水平。
2 核电建设现场环境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核电建设现场2022-2023年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的71项典型环境管理隐患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1项典型环境问题隐患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污染物防治与废物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保设施管理四个方面,具体表现见下表1,各类问题占比情况见下图1。
表1:某核电现场环境管理主要问题统计表
图1:现场环境管理主要问题分布图
3 现场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3.1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在现场环境典型隐患问题统计分析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环保设施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及污染物防治与废物管理方面的管理要求,同时结合核电工程建设现场特征,分解形成现场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见下图2。
图2:核电工程建设现场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图
形成了现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22个管控方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3.2标准化管理检查表构建
为便于现场开展环境管理自查评价,持续提升现场环境标准化管理水平,本文在现场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项管理要素的具体要求。在明确各项管理要素的具体管理要求后,对每项管理要求的评价方式、检查方式给出指引,形成了包含四个管理方面,22个管控方向,92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管理检查表。因篇幅限制,下表3以“污染物防治与废物管理”为例,部分展示现场环境管理的标准化检查表。
表2:现场环境管理标准化检查表示例
4 总结
核电建设现场的施工活动变化多样,随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具有多样性、多变性、流动性和间歇性等特征,给核电建设现场的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通过对现场环境隐患问题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现行国家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梳理,本文初步构建了现场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形成了包含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污染物防治与废物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环境设施管理4个管理方面,22个管控方向,92项管理要求的现场环境标准化管理检查表,通过标准化表单管理,促进各项环境管控措施的落实,为核电建设现场的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良好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天宇. 核电项目现场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2(5):129.
[2] 成丰、叶宝琪. 核电厂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环境保护,2018,(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