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谢晓欣 张祥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谢晓欣 张祥宇,.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心理学研究,2023.8. DOI:10.12721/ccn.2023.157166.
摘要: 通过调研陕西某高校1100名大学生对微博、微信、抖音三大自媒体平台使用情况,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个人自律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大学生端正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恰当利用自媒体促进学生健康学习生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效助推学业进步。
关键词: 自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
DOI:10.12721/ccn.2023.157166
基金资助:

自媒体平台作为时下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交流沟通渠道,已成为大众闲暇时光的主要活动方式。它蕴含着便捷、即时、丰富的信息,触及范围非常广,内容上层次更加丰富,在传递信息、即时沟通等方面表现优异,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和表达自己,也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重心、重点发生偏移,随之而来在自媒体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发生变化。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陕西某高校11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一二三年级各选取学生300人、四年级选取200人进行调研,剔除无效问卷9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4份,有效率91.3%。有效样本量中一年级290个、二年级286个、三年级262个、四年级166个。在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使用和接受程度、使用偏好、使用频率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其使用过程中对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个人自律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表一     问卷调查基本资料

image.png二、调研结果

面对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呈现的信息,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进行甄别保持判断力,少部分学生相信自媒体平台的多数信息。多数大学生也会选择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创作、发布作品和购物。一般在晚上休息前、吃饭时上卫生间、早上起床等碎片化时间段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观看,每日花费时间平均在4小时左右。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成了大学生放松心情、开阔视野、打发时间、培养兴趣的主要渠道,也有人选择在自媒体平台上兼职赚钱。自媒体平台的使用,使部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业成长、恋爱关系等方面受益,但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大学生过分沉迷自媒体平台,现实中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恋爱交友、学业成长、家庭关系受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多数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给日常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能够看到更多精彩生活,学习很多技能,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但不可否认长时间关注自媒体平台,容易滋生个体拖延懒惰状态,不自觉消耗睡眠时间和运动时间,造成自媒体依赖。通过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大学生能够学到更多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补充课堂知识,帮助自己学习进步,还会在其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使用,多数学生可以和身边的人有跟更多共同话题,学到更多人际交往方式,更好与大学生朋友相处,自媒体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在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同时,却又减少了现实中社交时间和频率,容易和大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导致人际关系越来越差,甚至产生了其他消极影响。

(三)大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己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事情或情绪,偶尔也会关注心理健康内容。自媒体平台对个体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思维能力、未来规划、价值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行为控制、自我探索等方面会有些积极影响。但是自媒体平台也让大学生滋生攀比心、盲目跟风,陷入虚幻、与现实社会脱节,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被误导,人际关系受损,行为失控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大部分群体对自媒体认知及使用良好,小部分个体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认知度比较良好,能够秉持客观态度正确看待,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使用,不会过分沉迷,学习生活等方面也没有完全受其影响,能够利用这些自  媒体平台很好的开展学习生活。但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明确,对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过分依赖,甄别能力弱,轻信平台信息,对于平台的信息经常性盲目照搬和传播,这样很容易成为造谣者和传播者。而且此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形成期和稳定期,过多的不良信息会对个体的思想动态产生负面影响,也容易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对学校教育管理也是一个很大挑战,使得学校舆情监督和把控工作更加困难。混乱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社会认知、消费观念、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部分个体过度使用自媒体平台,自制力严重受损

根据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发现,部分学生过度使用自媒体平台,自控能力差,容易造成网络成瘾、荒废学业,给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大多数学生出现手机不离手现象,若手机不在身边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沉溺于自媒体平台的现象。且大学学习时光相对于中学阶段更为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生活,没有教师的干预,很多学生就将课外时间安排成为娱乐休闲,真正将这些自媒体平台应用于学习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过分沉迷手机与学业成绩下滑的冲突让学生浮躁,另一方面是过于沉迷网络虚拟生活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让学生浮躁;面对如此处境,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很好的自律很自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不良影响。

(三)网络上自我展示平台增加,现实中人际关系封闭性增强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技能、进行正向、积极、适当的自我开放,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传递的信息,给自己的现实生活积极影响,比如通过自媒体平台的自我展示,其他人对自己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能够学到更多的人际交往方式,恰当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和大学生朋友相处,而且能够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就此而言,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但同时发现部分学生过分沉迷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而在现实社会中逃避人际关系,回避交往。增加虚拟平台驻足时间,减少现实社交中交往时间和频率,和大学生朋友不愿意敞开心扉。因为琐事和大学生朋友发生矛盾不在现实中解释,而在网络平台发声的不在少数。

(四)过度沉溺自媒体平台,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当前部分大学生长期沉迷于自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娱乐,学习生活中严重缺少躯体锻炼,很多大学生坦言每天沉溺其中很少有时间进行身体锻炼,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个体也因为过度用眼而造成视力负担。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媒体平台的虚拟性和掩饰性等特点,包装自己以大众期待的良好形象骗取大学生信任,导致校园敲诈、勒索的行为越来越多。另外自媒体平台上大量存在的不良信息,让心理健康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行为错乱。

(五)自媒体平台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学校教育教学难度加大

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学生有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这些平台的出现有助于大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对于丰富学生知识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自媒体一方面蕴含大量信息,也具备搜索功能,这些知识和信息包裹着大学生,也使得学生对于教育者的依赖和信任逐渐降低,若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必然无法完全引起学生兴趣,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加之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强大兼容性,一些学习资源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为受到系统规范的审核评判,海量的教育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未必能够真正帮助其学习成长,在此基础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很容易被误导。因此,当前高校要平衡学校教育与自媒体资源间的教育尺度,审时度势重新定位教育角色。

四、对策建议

(一)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建立辩证思维 

高校应坚守思想教育第一线,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正面价值观教育,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与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发展变化的特点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导向,寻找有利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提高个体精神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为大学生成才成人提供有利支撑。面对自媒体平台里众多繁杂内容,大学生需要树立辩证思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辩证看待自媒体平台提供的信息。同时要注意理性运用自媒体平台表达意愿和诉求,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正确看待碎片化信息。

(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等方面完善“五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体系。日常教育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运用现代新媒体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提个体的判断能力、自我选择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部门应重视对自媒体平台所发布信息的筛选和监控,及时过滤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进行有效正向引导。要净化网络环境,坚持依法管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进行信息有效对比和甄别,确保所发布信息是正确和科学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恋爱、交友、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发挥网络和自媒体平台的正向作用。

(三)开展主题培训,注重日常教育引导

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侵占和学生自律意识的不断下降,高校应该重视此项工作。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带领学生深刻认识自媒体平台对其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客观看待自媒体在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分清主次,恰当使用自媒体平台,注重网络与校园的良性互动。对于个别沉溺其中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及时引导,多加关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避免学生完全沉溺其中。同时在班级中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和讨论会,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适当放松,放下手机、走向校园、走进操场,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缓解长期用眼和久坐不动带给身体的疲劳,通过强健身体,达到健康快乐在校学习生活得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生活意图,增加目标性和导向性,使其能够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注重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增设自媒体相关辅修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而言,大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的使用逐渐趋于生活化、常态化,高校应顺势而为除了开设自媒体相关专业课程以外,还可增设自媒体相关辅修课程。一方面可以端正学生对于自媒体平台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大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本领和技能,为其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同时在学习自媒体相关课程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也能够客观认知自媒体平台,能够有效遏制其滥用或不当使用自媒体平台。通过学习,对于平台信息推送等功能也能够有正确认知,进而剖析自身,避免沉溺其中。由此以来,对其知识学习、技能获得和思想动态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提升个人自律意识

合理的人生目标和学业目标,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前进的动力。有效的自我管理能使大学生更加清晰自己的人生规划,能够更好利用大学时光,在身心方面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而言,做好时间管理和个人学习生活规划,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学习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应合理规划个人时间,学会时间管理,提升自律意识,关注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海峰. 新媒体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和创新[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282-285.

[2]刘庚.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71-172.

[3]徐鑫,刘鑫,杨银念.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新闻传播,2021(18):109-110.

[4] 杨鹏聪.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06):186-188.

[5] 王琪,薛笑然,孙慧敏等.浅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4):82-84.

[6] 黄恰恰,李小慧,张嘉敏.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应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抖音、快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83-85.DOI:10.16681/j.cnki.wcqe.202014035.

[7] 陈长旭.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及应对机制建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02):129-131.DOI:10.16593/j.cnki.41-1433/s.2013.02.013.

[8]刘卫军.短视频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04):30-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