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黄丹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丹静,.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J]. 中医研究杂志,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445.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80例患者进入研究范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设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入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步行能力、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平衡能力(Berg量表)、生活能力评分(BI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量表)进行对照。结果 干预前,两组步幅和步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较对照组快(p<0.05)。干预前,两组FMA、Berg、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Berg、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中医康复护理;中药熏蒸
DOI:10.12721/ccn.2021.157445
基金资助: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3,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1]。随着微创介入取栓、脑室引流、血管溶解术等治疗技术的进步,脑出血死亡率得到一定控制,但存活的患者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2]。随着脑出血病例数的持续增加,给其家庭及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普及对脑出血的康复训练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脑出血在中医上属于“中风”范畴,中医对其的认识久远,治疗理论丰富,诸多外治法如中药熏洗、中药贴敷、推拿按摩、针刺艾灸等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3]。本研究将中药熏洗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当中,收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患者首次发病,单侧偏瘫。(3)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无进展性恶化。(4)意识清楚,依从性良好,认知功能长长,能够配合研究的开展。排除标准:(1)复发性脑出血。(2)严重的意识障碍。(3)拟熏蒸部位皮肤破溃、感染或过敏体质患者。(4)既往精神疾病。

对符合上述筛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将其分设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入组。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运动疗法、作业治疗以及适当的心理治疗。康复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干预、肢体功能锻炼等。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中药熏洗选用组方: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5g、羌活15g、薄荷10g、藏红花10g、五味子10g、细辛6g、檀香15g。上述中药均用清水浸泡2h后进行煎煮,煮沸取药汁放入熏洗盆中,对偏瘫侧肢体进行熏蒸,待药液降低至患者可耐受的温度,进行局部淋洗或用热毛巾浸湿进行热擦,2次/d。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包括:(1)中医穴位按摩,取百会至前顶向左右各旁开2寸的顶前区、患侧肢体阳明经穴位等进行按摩,每个穴位刺激30~60s,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按摩力度,以患者感受到局部酸、麻、胀、痛为宜。(2)饮食调护: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气虚者可进食黄芪、山药等益气补气的食品;便秘者给予蜂蜜汁、芝麻粥适量食用,日常饮食以组纤维蔬菜、清热类食材为主,如苦瓜、芹菜、上海青等。痰多者可用黄瓜、丝瓜及萝卜等化痰食物。(3)情志调护:根据七情致病论和情志相胜理论,指导患者学会心理调节,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巧妙运用喜乐疗法、悲哀疗法、思解疗法、激怒疗法等,促进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从而提升其治疗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1)步行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幅度。

(2)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评估,其中上肢功能总分66分,下肢功能总分34分。

(3)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总分56分,评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4)日常活动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5)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总分42分,评分越高,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线资料

两组年龄、性别、脑出血量、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项目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x2/t

p

性别[n(%)]



0.464

0.496

25(62.50)

22(55.00)



15(37.50)

18(45.00)



年龄(,岁)

65.46±4.58

66.01±5.07

0.509

0.612

脑出血量(,ml)

20.12±5.13

20.71±5.33

0.504

0.615

合并症[n(%)]





高血脂

18(45.00)

17(42.50)

0.051

0.822

高血压

30(75.00)

32(80.00)

0.287

0.592

糖尿病

10(25.00)

9(22.50)

0.069

0.793

冠心病

5(12.50)

6(15.00)

0.105

0.745

2.2步行能力

干预前,两组步幅和步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较对照组快(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时间

例数

步幅(cm)

步速(m/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5.36±3.12

9.12±1.13

0.45±0.11

0.78±0.12

对照组

40

5.05±2.71

7.02±1.52

0.47±0.13

0.65±0.17

t


0.474

7.012

0.743

3.951

p


0.637

0.000

0.460

0.000

2.3FMA、Berg、BI、NIHSS评分

干预前,两组FMA、Berg、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Berg、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FMA、Berg、BI、NIHSS评分比较

量表

时间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FMA

干预前

46.45±5.12

44.62±5.93

1.477

0.144

干预后

75.13±6.13

68.46±5.77

5.011

0.000

Berg

干预前

32.09±5.13

32.12±4.05

0.029

0.977

干预后

41.25±4.06

34.25±4.33

0.429

0.669

BI

干预前

40.15±5.75

40.63±7.11

0.332

0.741

干预后

76.63±6.33

65.42±7.15

7.424

0.000

NIHSS

干预前

12.12±2.12

12.31±2.02

0.410

0.683

干预后

3.02±1.02

5.11±1.08

8.898

0.000

3 讨论

中风是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偏瘫是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进而出现相应支配区域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中风引起的偏瘫可表现为一侧肌肉张力增高、肌腱反射亢进等,若未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最终患者可能丧失全部的运动功能,造成重度残疾[4-5]

现代康复治疗是基于大脑功能可塑性理论进行的,常用的运动疗法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orm技术和Rood技术,通过对关节活动度、肌力以及姿势矫正等的训练来引起运动反应和正常运动分离,从而建立起功能性运动[6]。但现代康复手段不足之处在于往往只针对局部的功能缺损,而缺乏整体的治疗观,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沟通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患者主动意识较差,护理内容重复枯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最终对康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7-8]

中医对中风的研究历史很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药熏蒸法也称为正气老发,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药物煎煮后利用药物产生的蒸汽对患处或患者全身进行熏蒸和淋洗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中药熏蒸的热力作用,患者表皮毛孔打开,能够促进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和孔窍深入腠里,达到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的目的[9]。本次研究所选中药熏蒸组方中,独活祛风止痛,桑寄生补益肝肾、祛风湿;秦艽清湿热、止痹痛;薄荷清利头目,疏风散热;羌活羌活止痛散寒;藏红花活血化瘀;五味子补肾宁心,益气生津;细辛止痛通窍;檀香行气温中;全放共奏活血止痛、除风祛湿的功效。在中医护理中,应用饮食调护有利于调和患者脏腑,促进机体功能修复,为神经功能康复提供有利条件[10];穴位按摩能够刺激患者头部相应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行气活血;情志调护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康复主动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后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较对照组快,FMA、Berg、BI、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熏蒸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