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但由于其幅员辽阔、周期性长等特点,导致林业资源监测和管理任务繁重而困难。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自动化、实时化、精细化管理和监测。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的应用
1.1通过转换不同设备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共享
网关设备是物联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转换,使得这些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数据。在物联网系统中,不同的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如Wi-Fi、ZigBee、Bluetooth等。这些设备之间无法直接进行通信,需要通过网关设备进行协议转换。网关设备可以视为一种线上翻译器,该设备的功能就是可以将来自不同设备的信息进行解码和编码,使得这些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例如,将来自传统计算机网络的TCP/IP协议转换为物联网通信协议MQTT,或将ZigBee通信协议转换为Wi-Fi通信协议等。
1.2通过机密算法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护
在智慧林业应用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数据不被窃取、篡改或泄露,需要采用一系列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其中,加密算法是保护数据机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密算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将明文转换为密文,使得黑客难以通过破解算法来获取明文信息,但由于密钥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共享,因此密钥管理和分发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非对称加密算法应运而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机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常见的机密算法包括高级加密标准和数据加密标准等。
(1)AES机密算法。AES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分组密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在AES加密算法中,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反,需要进行轮密钥生成、逆行移位、逆列混淆和逆字节代换等操作,以还原明文。AES机密算法主要包含明文数据块、密钥、轮密钥。AES加密算法的加密过程如下。一是,初始化状态:将明文数据块P复制到状态矩阵中。二是,轮密钥加:将轮密钥W与状态矩阵S进行异或操作。三是,字节转换:将状态矩阵S中的每个字节都替换为对应的S盒中的值。四是,行移位:将状态矩阵S中的每一行循环左移不同的位数。五是,列混淆:将状态矩阵S中的每一列进行线性变换。六是,轮密钥生成:生成下一轮的轮密钥。七是,重复执行:重复2~6步,直至最后一轮密钥生成。八是,输出加密后的密文数据块C。AES加密算法的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反,解密过程需要进行轮密钥生成,即根据加密时生成的轮密钥,逆序使用轮密钥进行解密。再进行逆列混淆的操作,即对密文矩阵进行逆列混淆,还原出逆列混淆后的矩阵。紧接着,执行逆行移位的操作,即对逆列混淆后的矩阵进行逆行移位操作,还原出逆行移位后的矩阵。最后,执行逆字节代换的操作,即对逆行移位后的矩阵开展逆字节代换操作,还原出逆字节代换后的明文矩阵。此时,明文矩阵已经被还原出来。
(2)DES机密算法。DES机密算法主要包含明文数据块、密钥。DES加密算法的加密过程如下。一是,初始置换:将明文数据块P通过一个置换函数IP转换为L0和R0两个32位的数据块。二是,轮函数:将Ri与轮密钥Ki进行异或操作,得到48位的结果,然后再通过S盒替换和P盒置换得到32位的结果。三是,轮变换:将Li和Ri交替进行轮函数变换,共进行16轮。四是,逆初始置换:将轮变换后的L16和R16通过逆置换函数IP-1合并为密文数据块C。DES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分组密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在DES加密算法中,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反,需要进行逆初始置换、逆轮变换等操作,以还原明文。首先,解密过程需要进行逆初始置换,即将加密时得到的密文矩阵按照逆初始置换表进行重新排列,得到逆初始置换后的矩阵。其次,进行逆轮变换的操作,即根据加密时生成的轮密钥,逆序使用轮密钥进行解密。最后,进行逆初始置换的操作,即将逆轮变换得到的明文矩阵按照逆初始置换表进行重新排列,得到真正的明文。
综上,2种算法都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数学运算,使得黑客难以通过破解算法来获取明文信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机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
1.3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分散在多个节点
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存储方式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一旦存储服务器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而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散在多个节点上,并使用冗余备份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节点继续工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智慧林业应用中,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可以对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火情数据、森林资源数据等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将数据分散在多个节点上,可以避免单点故障的风险,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采集问题
在林区内部署物联网设备进行目标识别和环境参数监测时,可能会遇到数据采集不稳定或不准确的情况。例如,物联网设备可能受到天气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受到影响。
2.2数据传输问题
林区通常位于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可能存在限制。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网络信号不稳定、传输速度较慢等问题。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延迟或数据丢失的情况,影响到平台的实时监测和响应能力。
2.3数据存储问题
由于智慧林业平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对数据的存储需求较大。然而,林区内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可能存在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数据存储不足或无法满足长期存储的需求。
3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智能林业应用存在的数据采集问题,需要合理布设物联网传感器与无源遥测机器人,覆盖整片林区,确保传感器采集准确性,同时,为了解决数据在传输与存储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首先,可优化物联网设备,选择稳定可靠的物联网设备,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考虑使用多个设备进行冗余采集,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其次,设备间通信和数据传输优化,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和传输效率。同时,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数据分包技术,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第三,制定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和存储。可以将实时监测的数据存储在本地设备中,而将历史数据存储在云端或其他集中式存储设备中,以满足长期存储需求。具体来说,该步骤需要对林区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测量,了解林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并结合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智慧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自动化、实时化、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本文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林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汉屏.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01):77-79.
[2]刘序,张晨,李海波,卢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8):110-111.
[3]薛亮,黄新,任超.物联网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38(11):1-3+7.
[4]谭星,冯鹏飞,张旭,李凡.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05):57-62.
[5]冯戈.面向智慧林业的物联网技术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01):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