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卫生管理中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存在地貌广阔、地形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部分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存在[1],例如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容易导致水质污染,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同时,由于城市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农业化学品,容易导致水源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等超标,对人们的饮水产生了安全隐患[2]。一些地区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相关饮水设施往往老化落后,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依然沿用开采井水或河水的方式获得饮用水,而这些水源不仅可能被农药、化肥等污染,还可能存在人畜共饮的现象,从而导致饮水安全出现,因此,积极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非常必要[3],为此,本文就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及用水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采集我市2021年-2023年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生活饮用水样本,包括城市地区及城郊农村地区,按规范对所选样品水实施微生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具体的检测方法为:采集水样本后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开展微生物分析,避免采集的水样本受到空气污染而影响本次检测结果。微生物检测指标包括以下几项:(1)样本中的菌落总数情况;(2)样本中的总大肠菌群情况;(3)样本中的耐热大肠菌群情况;在开展本次水样本微生物检测期间,一旦出现了指标不达标则需及时注明,统计分析本组的检测结果。
1.2 观察指标
本次样品水检测规范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标准,菌群的合格标准为: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菌落总数在500 cfu/mL以内,如果没有达到以上水准则表示水样品存在污染[5]。
2 结果
2.1 2021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2021年共计选取330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3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均有微生物检出,且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2021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n(%)]
2.2 2022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2022年共计选取328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28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均有微生物检出,且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丰水期检出数明显多于枯水期,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2022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n(%)]
2.3 2023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2023年共计选取273份枯水期饮用水样本和300份丰水期饮用水样本,均有微生物检出,且农村地区的检出份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丰水期检出数明显多于枯水期,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2023年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结果[n(%)]
3 讨论
饮用水是居民生活中必需品,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是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用水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情况下,积极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可以发现饮用水的质量变化,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减少水源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同时,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可以对水源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测,及时发现水源的污染问题,为防范水污染提供依据。通过对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饮用水是否存在污染、找出有污染水质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水资源。相关研究表明,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不仅可以保障居民的健康,也可以促进城市、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监测饮用水的微生物数据可以为生产、环境治理和旅游等提供支撑,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此外,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可以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确保居民的饮用水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社会各界了解饮用水质量情况提供依据,加强社会监督,促进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履行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责任,维护公众的权益;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科学的监测机制,提高监测水平。科学的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对水源、水质和水环境的全面监测,建立相应的监测档案,为科学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监测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2023年的饮用水监测均检出较多不合格现象,在2021年时枯水期的菌落检出率高于丰水期,在2022年、2023年的时候,丰水期菌落检出率显著高于枯水期,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菌落数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监测对象不全面,目前,生活饮用水监测的对象主要是饮用水源、管网水和户用水。但实际上,我国的饮用水来源较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饮用水可来源于自来水、井水、河水、地下水、雨水等多种形式,从而增加了监测的难度,尤其是农村饮用水,在丰水期的水量较大,水源处更多,因此也更容易出现微生物超标的现象;其次是监测频率不足,一些地方只能每年监测一次,而更多的地方是几年一次甚至几十年一次。因此,如果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则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对农村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再次是饮用水安全管理覆盖率不高,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此监测设施不完备,管理和监测覆盖率不高。很多地方只能覆盖少数的饮用水源,或者只监测管网水和户用水,未能高效的管理农村饮用水质量;同时,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监测技术也相对落后。一些地方使用的监测设备过时,不能满足现代监测需求,例如智能化的监测系统等。同时,农村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监测方法,这也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城市饮用水的监测技术更加完善、先进,管理也更加规范,因此检出的微生物也更少。
为此,笔者建议可积极从以下几方面提升饮水安全管理:首先是建立完善的饮用水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实现科学管理;其次是加强饮用水源治理,一方面,积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减少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地下水污染。另一方面,对于存在水质问题的地区应积极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确保居民饮用的水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尤其是农村地区;再次是加强饮用水管网建设,通过加强饮用水管网的建设,提高水管网的覆盖率,优化管网结构,保障饮用水的分布和供应。同时,加强管网的维护,定期检测管网水质,及时更换老化管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重点加强饮用水质量监测,建立健全饮用水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对饮用水质量的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居民公开水质监测结果,增加居民的知情权,提高居民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程度;最后是加强居民饮水知识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居民饮水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饮水安全意识,让居民了解饮用水的安全性,掌握正确的饮水方法。此外,可以利用传统小区和村委会公告栏、网络平台、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居民普及饮用水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意识水平。
综上所述,饮用水中存在微生物超标情况,农村地区检出数明显高于城市地区,丰水期检出份数高于枯水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以及丰水期,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22-07-04(002).
[2]Nwanagba L N ,Ukom N A ,Okudu O H , et al.Evalu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al Qualities of Bottled Water Samples Vended Around a University in the South-East, 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Agriculture,2023,7(1):
[3]蔡栩丞,胡宇星,周爽等.饮用水系统硝化微生物分布规律、环境影响因素及调控应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3,50(04):1607-1620.
[4]Xiao C ,XiaoYing L ,Yi W , et al.Impacts of hydraulic conditions on microplastics biofilm development, shear stresses distribution,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pip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325(Pt A):116510-116510.
[5]梁栗源,杨芳芳.2017—2019年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1,27(04):317-31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