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鉴于物理科目具有一定难度,所以许多同学对电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半知半解的状态,这使得同学们难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继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电学课程教育中,物理教师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使高中生在此领域取得显著进步,除了高中生自身的努力外,教师也应积极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据此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同学们牢固掌握电学理论知识,并且在保证器材安全且科学的前提下引领同学们开展电学实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从上述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问题,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措施,以助力高中生克服学习难题,提升学习成效。
二、高中物理电学的有效性教学价值
在高中物理的电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价值:其一,有效性教学模式能够激发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这一模式下,同学们的学习行为将更加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继而显著地强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其二,有效性教学模式与物理科目的本质特点相契合。物理科目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了机械式或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难以真正把握其精髓,而有效性学习鼓励高中生运用自身经验去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这更符合物理科目教育的核心要求;其三,有效性教学模式满足了新课标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育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积累转向培育高中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将会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并勇于创新,这样便满足了新课标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
三、高中物理电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科学设置电学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科学设置电学教学目标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五个重要因素:一是知识目标:借助电学课程教育,让高中生熟悉基础的电学概念、电学规则、电路原理等知识,同时也能应用这些知识来处理相关的问题;二是技能目标:在电学课程教育过程中,促使高中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比如运用多功能电表、示波器、电源、万用表等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正确地连接电路和精确测量电力数值的能力;三是实验设计目标:通过电学实验课堂,教师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实验设计技巧,让他们能够依据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的目标,制定出适当的实验计划,并挑选出适宜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果;四是思维能力目标:通过电学课程教育,将会强化高中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技能以及问题处理技巧,使他们可以运用电学原理来解析一些现象,从而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五是综合能力目标:利用电学课程教育,推动各个学科的交融,提升高中生的全面技能,同时也培育高中生的安全意识和协作观念。
(二)巧妙创建电学实验教育情境
在高中阶段,物理电学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不单需要通过电学实验为后续的物理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还需要创建物理实验的环境,激发高中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以此更有效地培育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电学课程内容,设置探索性的实验教学环节,侧重考查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以及动手能力等,通过设置实验让高中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动手探索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教师还应当在适当的时间设立电学实验教学环境,通过与高中生日常生活或周围环境相关的事物来展示电学实验的相关课程内容,让他们亲身感受电学实验的功能和价值,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中关于“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并筛选出优质的实验教学视频。这项实验除了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并在高考中频繁出现。教师为了促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内容,在正式教学之前,则可以借助电教设备播放这些精选的实验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创建出实验教育情境,这样高中生便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降低理解难度。此外,物理教师还可以引领高中生观看视频中优质教师的不同实验思路讲解,这将会有助于拓宽高中生的思维,还能提升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能力,这对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大有裨益。
(三)全面提升学生电学实验参与度
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教师除了要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还需要提升同学们的参与程度,引领他们在实验、总结与归纳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电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这样才能增强实验的操作性,对高中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能力培育与提升十分有利。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应转变理念,意识到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的关键性,让同学们在动手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电学知识[1]。同样以高中物理(人教版)“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指引大家利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不只要让同学们亲身参与探索过程,还需要重点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此外,教师也应尽可能地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地提供一些真实的实验案例,让高中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在实验中巧妙处理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科学地将班级同学分组,并指引大家正确操作电流表和电压表,促使各组多次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并利用数学中的函数关系进行点图描绘,继而得出电源的电动势。通过分组实验的开展,不但有益于高中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现象,而且还可以通过合作实践操作和亲身经历,娴熟地应用物理原理来解答相关问题,实现物理技能和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引导学生探究电学知识点
在高中时期的物理电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探究活动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改进探究教学模式,指引高中生在探究活动中做出学习,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地锻炼高中生的思维技能,又能增强高中生对于电学课程的研究热情,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基础需求。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使高中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不同的电学知识点,从而提升其物理学习的成效[2]。例如,教授高中物理(人教版)“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相关内容期间,在进行探究的阶段,教师可以按照课本的指导,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基础操作做一个简单的概述,确保高中生能够全面理解各种测量手段的试验原理以及各种测量手段的电路图,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畅执行。另外,教师也需要重点提醒同学们在自主探究导体电阻率测量方法时应关注的细节,以降低他们在操作刻度盘、试验设备等时可能犯的错误的概率。随后,高中生还可以围绕自身的喜好,选定一种适合的导体电阻率检测技术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高中生必须精心挑选出所有能够应用的设备,然后完成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并且利用记录的方式,计算其平均值,继而获得最准确的导体电阻率,这样学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物理素养,也能够促进电学课程的教学品质。
(五)开展生活化的电学课程教育活动
生活化教学策略,即是将物理电学课程内容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使高中生能在物理现象中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电学课程内容。此教学方法侧重于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旨在激发高中生的主动学习兴致,继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物理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者和激励者的作用,要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掘电学现象,如日常活动中的电气原理以及电磁效应等,将这些实际案例与电学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这种方式,高中生在实践操作和深入的互动讨论中,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电学知识,并且具备将所学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能力[3]。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同学们分发一些器材,如支架、U形金属丝、U形磁铁、电源、开关、导线套件、滑动变阻器、裸铜线、碳棒、玻璃容器、电流表等。接下来,指导同学们将U形金属丝的两端稳固于支架上,再通过导线、电源、开关等形成闭合电路,并将金属丝的水平部分置于磁场之中。接着,教师将接通电源,闭合开关,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引导同学们观察金属丝在磁场中的运动状态。这些器材不仅在生活中十分容易找到,而且操作便捷,能够有效节省许多学习时间,同时学习结果显著,充满趣味性。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开展电学课程教学,高中生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即电流通过导线时磁场对其产生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在家中或其他生活场景中进行实践,以增强实践能力和理解深度。此外,教师还可寻找这些器材的日常替代品,使高中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物理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培育学生电学课程自主学习技能
目前,对于高中物理电学课程教育而言,教师必须改革过去的授课观念,让高中生的主体角色得到最大化体现。同样,当采取教育手法的时候,也必须以满足高中生的需求为基础,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必须更加深度,教师在掌握学生的具体状态之后,则需要围绕这些信息来设置授课计划,特别是需要注意同学们的独特性,并且必须确保他们的问题得到妥善反馈,这样才可以培育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技能[4]。比如,当向高中生传授电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理解程度有明确的了解,然后才能提供具体的指导。另外,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并始终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交流方式应多元化,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中,这样有助于同学们放松心态,使交流更加自然流畅。在交流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使用规范的语言,并善于引导同学们的情绪,确保他们感受到尊重和认同,继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电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最后,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结合电学课程内容,为高中生提供丰富的自主操作机会,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电学知识的价值。如此一来,通过实践操作,高中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并且学习兴致也会更加浓厚,此时教师只需适度引导,高中生的电学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七)促使学生围绕电学课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电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应特别强调问题的精准性,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5]。在此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需先了解班级同学的知识储备情况,并将挖掘他们的潜能作为授课的主要目标。比如,高中物理教师在围绕电学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时,应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同学的当前学习状态,基于他们的现有能力和知识水平,整合新旧知识,发掘其中的相似性、逻辑性和差异性。这样提出的问题不单易于高中生接受,更能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且这种精准提问的方式,还有助于引发高中生的思考,以及有益于他们发掘自身潜能。此外,物理教师在提问时还应注重培育高中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与“电场”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电场线的基础知识和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来精准设问,引领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将思维进一步拓展到对匀强电场等其他电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之上,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电学部分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使高中生全面掌握电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继而提升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物理素养。在电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应主动反思,总结自身在电学学习中的疑惑与不足,并据此巩固和深化理论内容,这将有助于加深高中生对电学基本理论的认知,更能促使他们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解读,特别是在理解抽象问题时,能使高中生获得更加清晰的视角,因此高中物理电学有效性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婷莉.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6):101-103.
[2]兰海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4,(06):89-91.
[3]魏伟.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路径分析[J].科学咨询,2024,(04):236-239.
[4]施沙丹.从深度学习角度谈高中物理电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6):101-103.
[5]陈小丽.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解题技巧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