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课标强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过去,体育课程被认为是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教学不仅仅关注运动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变革为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努力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高中体育教学进行革新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
目前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竞争压力大,教师和家长大多只关心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大降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运动中放松身心,锻炼体魄,提升身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进程,为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1]。
(二)有助于学生劳逸结合,更好地学习
教育性和趣味性是高中体育活动的标志,表现在平衡了高中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以更好的学习面貌去进行书本知识学习。同时,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够促进高中生的大脑发育,锻炼思维。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但身心发展尚未完全,不宜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所以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身心健康。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不只要求强健的体魄,更需要的是对体育运动技巧的掌握,这就要求学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而体育活动课程,大部分运用的是智力技巧,在教学进行中,学生可以实现思维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另外,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快速提高。
二、新课标之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革新策略
(一)善用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协作和互动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使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是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其不仅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加强,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其技能水平[2]。
例如,在对“田径类运动”“跳跃”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规定一些教学任务。比如在背越式跳高训练时,因为跳高是一项挑战高度的运动项目,需要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平速度的情况下,通过起跳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所以男女生在训练方式和学习目标是不同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对其开展分别训练。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对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奖励,设置奖励内容,以促使学生在合作过程,能拼尽全力的完成教师所设置的目标以及布置的任务,同时,小组内部积极探讨合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合作力以及竞争意识得到全面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高效的完成体育训练。
(二)积极组织运动游戏
传统模式下的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组织运动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竞争意识、能力[3]。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关注到体育课程具备的动态性、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体育技能。
例如,在“球类运动”中的篮球内容开展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通过讲解和演示篮球的相关技能技巧,大部分学生是无法有效理解的,而通过篮球游戏的开展,就能使篮球的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以圈内抢球游戏为例,其具体方案为:所有人围一个大圈进行传球(不能传给相邻的同伴),指定一名抓人者,断球或者未出球,被抓人者触碰到身体后进行交换。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传球方法,熟悉传球的技术,同时传球是组织进攻得分的有效手段,通过圈内抢球游戏,可以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和反应能力。由此可见,以运动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对提升学生体育知识掌握与技能学习十分有利。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给高中体育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形式与选择,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因为教师的课堂展示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仅靠教师自己的讲解和示范难以让学生理解所要表达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这样可以让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教学,提高课堂质量,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而学生在体育学科中的学习热情也会愈发高涨。
例如,在“球类运动”中的足球传接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很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示以及课堂讲述了解动作的要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授课。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传接球方式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中播放视频,让学生经过观察视频中的各种传球的动作,直观、形象的了解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就能更加了解相关的动作,并在实际练习的时候,更加规范自身操作过程的动作。另外,学生在训练时,若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多次反复回看课件中的视频,或者慢放视频中的动作,深化学生自身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自身的技术的熟练度得到切实提高。因此,体育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力[4]。
(二)运用分层化的教育模式
文化课程中普遍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证明,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处,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为了强调学生运动的主体性,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所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特点也就有所不同。一些学生进步是因为赞美的话语,另一些学生则是需要在某种压力下才能成长。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育同样如此。例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再适当地表扬鼓励。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就不应让其独树一帜,要让他感受到关注和鼓励。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体育目标,并能在下一阶段学习到新的体育技能[5]。
(三)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比赛
在体育课上,学生们经常被动的被老师带着运动。教师应该改变学生这种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发地加入体育运动。我们可以采用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每个学期将近体育课结束的几个星期,老师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给学生颁发几个奖项。或者在每个学期体育课程开始的第一周,给学生对本学期的体育课程安排进行说明,告诉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获得奖励。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会在课堂上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甚至在空闲的时候有了锻炼的动力。老师可以在学期期末组织学生参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足球、跳绳、打羽毛球、赛跑和田径运动等。甚至由于男、女同学的运动细胞各不相同,学生的运动偏好也就大不相同。但如果组织多样化的竞赛,就可以在课堂上锻炼到学生喜爱和擅长的项目。学生也就会积极地参加[6]。
结语:
总之,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革新是一场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力的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调整,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旨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探索,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实践,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构建高中创新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 秦静雅. 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 当代体育, 2021(39):0092-0093.
[2] 津昭陈. 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1):215.
[3] 刘洁. 丰富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J]. 当代体育, 2022(1):2.
[4] 魏思遥. 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追问[J].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1(3):1.
[5] 赵勇, 郑晓梅.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 田径, 2021(11):2.
[6] 宫福乐.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研究[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