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
梁珊珊1 唐红丽1 陈利群2 谢元英3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梁珊珊1 唐红丽1 陈利群2 谢元英3,. 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J]. 农业研究进展,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45.
摘要: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化推进的背景下,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优化,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分析了水稻种植技术具体优化措施,以及探讨了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推广有效手段,推动水稻种植业朝着更加现代化与机械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农业推广
DOI:10.12721/ccn.2023.157045
基金资助:

前言:水稻作为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着较广的种植范围,在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下,对于其产量的提升往往更多依赖于化肥及农药,虽然该种植方式使得水稻产量有所增加,但是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相违背,因此,要通过对水稻种植技术优化以及采取有效的农业推广措施来提升水稻产量。
一、水稻种植技术具体优化措施
(一)保证准备工作质量

对水稻种植技术优化首先要保证准备工作质量,在开展水稻育苗之前,应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充分考虑湖南省耒阳市当地的种植环境特征,选择种植与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相匹配的水稻品种。在水稻育苗时,需保证床土被紧密压实,这样水稻的根系发展才会更加牢固,同时需注意合理控制土壤的密实程度,规避出现土壤板结情况。保证水稻种植土壤酸碱度适宜,科学使用有机肥,确保用量得当,增强土壤肥力。并且在播种水稻种子之前,晒种工作不可忽视,晒种时间控制在3h最佳,使得水稻种子内的酶保持足够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

(二)优化施肥技术

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提升离不开施肥的有效作用,在水稻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肥料,通过优化施肥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对于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施肥措施有所不同,当完成水稻移栽的10天之后应对其追加适当的提苗肥,由此加快稻苗分蘖速度[1]。对于水稻田间所施撒的肥料应主要为有机肥,与传统模式所使用的化肥对比来说,它更加有助于保证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高质量的有机肥主要是植物腐熟物和动物粪便,需对其采取必要的发酵处理措施才能够作为肥料来使用。在优质有机肥施加的过程中,应80%为基肥,20%为返青肥。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对氮、钾、磷等元素有着较大需求,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追施氮肥、钾肥和磷肥等,既有助于保证水稻产量,又可以促进水稻营养物质和外观等品质的显著提升。

(三)优化灌溉技术

对于水稻灌溉技术的优化应当重点集中在灌溉技术和灌溉用水两方面。当水稻用于灌溉的水源为污水时,一方面会使得水稻的总体产量有所锐减,品质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还会污染水稻田间,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在灌溉水稻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水质条件过关,灌溉水源为清洁水源。同时以此为基本前提,还要科学使用灌溉技术,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水稻生长进入返青时期,此时所应用的灌溉方法应当为渗水法;而进入水稻孕穗期后的灌溉工作只需要使得土壤保持在湿润状态;在水稻收割的半个月到二十一天之前,应停止灌溉作业。对于水稻灌溉技术的优化,应以保证灌溉水源质量为核心,充分考虑水稻生长期应用相应的灌溉方法与技术。

(四)优化田间诊断技术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虫害侵袭,以往的种植模式下,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事后防治方法,也就是说发现水稻田间出现病虫害问题后再采取化学药剂或物理防治等手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点,没有切实做到先预防后防治的防治理念。因此,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田间诊断技术,建立水稻病虫害预警体系,将病虫害预警机制落实到位,对水稻田间采取实时监控策略,充分借助远程监控技术和GPS技术来实时掌握水稻的实际长势情况,监测土壤水分和肥力状态,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不利于水稻正常生长的干扰因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其继续恶化,在萌芽状态下就将其全面消除。因为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所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有所差异,所以田间诊断技术应用要覆盖水稻种植全过程,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负面影响。

(五)优化杂草防治技术

传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为使用化学药剂,虽然它具有成本低且见效快的核心优势,但是会容易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并且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其产生干扰破坏的杂草种类高达16种,通过应用药剂除草方式容易使杂草产生抗药性,长期以往药剂除草的成效在不断下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杂草防治技术进行必要的优化,不断提升药剂使用合理化程度,防治水稻田间的稗草时,可以选择应用秧田除草剂,因为它隶属于复配药剂范畴,由丁草胺和其他药剂所共同组成,有助于防止稗草产生抗药性,从而提升防止防治成效。通过在水稻田间使用秧田除草剂,可以实现百分百的稗草防治,有效防止其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破坏干扰。防治水稻田间杂草,要最大程度上保证药剂应用合理,并且发现杂草苗头就要及时使用,防止杂草生长进一步蔓延[2]
二、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推广有效手段
(一)重点转化水稻种植人员思想观念

为了提升湖南省耒阳市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推广的有效性,需重点转化水稻种植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农民的水稻种植技术投入意识,提升其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水平。因为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一些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农民对于现代化的水稻种植技术了解不够充分,缺少必要的了解途径和主观意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愿意应用机械设备,仍主要以人力来开展种植工作。大部分的农民都不具备良好的技术认知能力,不愿意主动学习最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因此湖南省耒阳市农业部门应深入农村地区为其讲解和宣传水稻种植技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专家讲座、图片、视频等方式。
(二)增强农民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能力

增强农民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推广的关键举措。水稻种植技术农业推广需要由农民认知作为支持,因为大多数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很难切实理解水稻种植技术对于产量和品质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湖南省耒阳市农业部门应当积极组织有主观意识的农民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去参观学习,促使其可以对水稻种植技术有着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在农民参观的过程中,有专门人员对其讲解技术优势,由此增强农民对于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3]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水稻农业推广体系

进一步健全完善水稻农业推广体系有助于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推广效率,所以湖南省耒阳市农业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稻种植实际情况来对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加以完善,促使水稻种植技术应用可以真正落实到位。首先,应当构建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规范要求,水稻种植技术推广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制定具体的制度管理标准,对区域下水稻种植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有针对性的推广相应的水稻种植技术,加强农民对该技术的认可程度。
结论:综上所述,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有助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首先要保证准备工作质量,分别对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田间诊断技术和杂草防治技术实现优化,同时采取有效的农业推广手段,重点转化水稻种植人员思想观念,增强农民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进一步健全完善水稻农业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韦德刚.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推广[J]. 广东蚕业,2022,56(04):75-77.

[2]马姜静. 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J]. 种子科技,2021,39(24):117-118.

[3]宁国玉. 浅谈水稻种植技术与措施的创新优化[J]. 广东蚕业,2021,55(06):59-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