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西藏高原地理环境简介
西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给森林火灾的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西藏高原地区地貌类型繁多,包括高山、峡谷、高原和草地等。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该地区的山峰林立,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高原地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既有严寒的高山寒极气候,也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地等。同时,西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使得该地区极易受到火灾的影响。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西藏高原地区的森林火灾已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
2.高原森林火灾的紧迫性与挑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高原森林火灾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火灾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应对高原森林火灾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藏高原地区干旱现象加剧,导致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增加,火灾风险明显上升。此外,人类活动也是诱发高原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例如,农业燃烧、生活用火、道路交通事故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其对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火灾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壤流失、影响水源涵养、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甚至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此外,森林火灾还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破坏林业资源、影响旅游业发展以及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二、西藏高原气候特点及其对森林火灾特性的影响
1.高海拔低氧环境影响
西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据研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氧气浓度降低约7.5%。低氧环境使得火源燃烧速度减慢,火势传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这同时导致火源燃烧强度加大,火势更加难以控制。以2016年西藏林芝地区的一场火灾为例,由于低氧环境导致火势蔓延速度减慢,但火焰高度达到10米以上,燃烧强度极大,给扑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低氧环境还增加了扑救人员的生理负担,影响其工作效率。研究发现,高原地区消防员在进行火灾扑救时,相比平原地区,其体力消耗增加了约30%。
2.极端温度与降水分布影响
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温度差异大,降水分布不均。例如,西藏拉萨市年均日照时数达到3000小时,日温差可达15℃以上。极端温度和干燥的环境加速了枯枝落叶等可燃物的干燥,增加了火灾的风险。据统计,西藏高原地区枯枝落叶的干燥程度比平原地区高出20%。此外,降水不足导致地表水分不足,也为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如西藏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3.强风环境对火势传播的影响
西藏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平均风速达到3-4米/秒,局部地区可达6米/秒以上。强风条件下火势传播迅速,火源瞬间扩散,给火灾扑救带来极大挑战。以2017年西藏那曲地区的一场火灾为例,在强风条件下,火势在短短半小时内迅速蔓延至数百米范围,严重威胁到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扑火队员在强风环境下进行灭火作战,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火势的快速扩散和火源的瞬间蔓延,导致火线不断延伸,扑火难度加大。同时,强风环境对消防员的操作稳定性产生影响,使得灭火设备的使用效果受限。
三、恶劣气候条件下西藏高原森林火灾的特征与应对难点
1.高原森林火灾的季节性与地域性分布
根据2005-2020年的统计数据,西藏高原森林火灾多发生在春季(占比45%)和秋季(占比35%),这两个季节气温适中、干燥物较多,火源容易产生。夏季和冬季火灾发生的概率较低,分别占比15%和5%。地域上,火灾多发生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如道路两旁、居民区附近等。以林芝、那曲、昌都等地区为例,这些地区森林火灾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占据总火灾次数的70%以上。
2.火源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高原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可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自然火源主要包括闪电等自然因素,占火灾总次数的25%;人为火源包括农业燃烧、生活用火、交通事故等,占火灾总次数的75%。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人为火源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例如,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为火源比例从65%增长到75%,表明人类活动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越来越大。
3.高原森林火灾扑救难度与成效评估
由于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火灾扑救面临诸多挑战,如低氧环境、交通不便、设备不足等。以2019年林芝地区的一场森林火灾为例,扑火队员在低氧环境下易疲劳,导致扑火效率降低50%。另外,由于高原地区道路状况较差,部分地区无法实现快速救援。据统计,西藏高原地区火灾扑救响应时间比平原地区慢30%。此外,高原地区缺乏专门的灭火设备和技术,使得火灾扑救效果受限。在过去的十年里,西藏高原地区火灾扑救成功率仅为6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
四、应对西藏高原气候挑战的森林火灾灭火策略
1.高原环境下消防员适应性培训
针对高原地区消防员的特殊需求,适应性培训应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进行高原地区的实地演练,让消防员熟悉高原气候、地形和植被等条件,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其次,加强体能训练,如采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低氧环境训练等,提高消防员的心肺功能和抗疲劳能力。最后,加强消防员的心理训练,帮助他们适应高原特殊环境,增强心理素质。
2.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灭火技巧与战术
为应对高原特殊气候条件,消防部门应制定专门的灭火技巧和战术。例如,利用地形因素建立防火隔离带,如河流、道路、山梁等,减少火势的蔓延。优先选择有利风向的灭火区域,避免火势加剧。采用隔火带结合灭火剂等多种灭火方式进行扑救,以提高灭火效果。此外,灭火过程中应根据火势变化及时调整战术,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创新高原专用灭火设备与技术
针对高原特殊气候条件,研发高原专用灭火设备和技术至关重要。例如,采用轻便材料制造的灭火设备,如碳纤维或高强度合金材料,减轻消防员携带负担。开发适应低氧环境的灭火器材,如增压泡沫灭火器、高压喷雾灭火系统等。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灭火技术,如无人机灭火、水雾灭火技术等,以提高灭火效果和降低扑火风险。
4.高原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高原森林火灾预警系统,通过遥感、气象、地理信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森林火险等级和火源信息。加强对火源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设立应急指挥中心等。一旦火源发生,能够迅速组织扑救力量,降低火灾损失。
5.高原跨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合作与资源整合
加强高原地区跨区域的森林火灾扑救合作,建立协同作战的扑救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各地区可以实时掌握火情动态,提高火灾应对效率。整合各地区的扑救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进行扑救。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火灾防控技术和经验,共同提高高原森林火灾防治水平。
五、结论
本文针对西藏高原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森林火灾扑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了高原气候特点及其对森林火灾特性的影响,包括高海拔低氧环境、极端温度与降水分布以及强风环境等因素。接着,讨论了高原森林火灾的特征与应对难点,重点关注了火灾的季节性与地域性分布、火源类型及其成因以及扑救难度与成效评估等方面。针对高原森林火灾扑救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消防员适应性培训、制定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灭火技巧与战术、创新高原专用灭火设备与技术、建立高原森林火灾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加强高原跨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合作与资源整合。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高原地区森林火灾扑救的效能,降低火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损失。
针对高原地区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仍存在的不足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火灾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扑救效率和效果。同时,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火灾防控技术和经验,共同提升高原森林火灾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飞,向德平.找回集体:西藏治理深度贫困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5):117-126.DOI:10.13240/j.cnki.caujsse.2018.05.010.
[2]陈乔沛,谭永仓,王世利.关于西藏自治区森林灭火作战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22,7(11):44-46.
[3]陈兵,赵凤君,范太云,吴立娟,赵爽,叶江霞.西昌市森林防火阻隔现状分析[J/OL].林业科技通讯:1-6[2023-05-06].
[4]李燕.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3(02):105-106.
[5]汤宛地,谭永仓,唐煌.无人机在扑救西藏地区森林火灾中的应用初探[J].今日消防,2022,7(09):1-3+21.
[6]王嘉乾.GIS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J].新农业,2023(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