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油茶是茶科山茶属油用物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在我国分布广,它生长快,结实早,寿命长,在土壤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实生15年进入盛果期,嫁接4至5年进入盛果期,预计每亩年经济收入2000余元,为林农增收,油茶增效,就气候特征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结合桐城气候环境,明确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种植管理,对油茶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桐城区地理位置与气候概况
(1)地理位置。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介于北纬30°40′~31°16′、东经116°40′~117°09′之间。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达之地,属合肥都市圈南翼门户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前沿阵地,面积1571平方千米。
(2)气候类型。桐城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地形差异和季风活动的影响,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物候反映明显。
(3)主要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132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03.34小时,日照百分率43%,年平均无霜期246天。
2.油茶生长发育的气候需求
(1)温度方面。油茶适宜种植在较为温暖的环境当中,年平均温度应在14-25℃之间。如果温度过低会影响油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造成冻害情况,反之,如果温度过高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1]。
(2)光照度方面。油茶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确保体内养分累积以及正常生长发育所需。但在某些生长阶段,一旦直射光线过强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光照非常强且特殊生长发育阶段,应适当遮阴。
(3)降水方面。油茶生长需要丰富的降水作为支持,要求年降水量不低于800mm。保证水分充分才能够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但也要避免长期积水,否则会影响根系呼吸以及正常生长。
(4)其他。适宜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油茶生长以及开花授粉。此外,气候稳定性也十分重要,温度波动激烈、长期干旱、长期洪涝等极端气候条件,都会损害油茶生长发育,降低油茶生产品质和产量。
油茶种植期间,掌握其气候需求是提高种植品质、产量的基础要求。合理选择种植区域,采取科学的栽培措施,打造适宜油茶生长发育的小环境,充分发挥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总之,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保障油茶茁壮成长、发挥其经济价值的重要保障。
3.桐城区油茶气候适应性分析
3.1温度适应
结合以上分析内容可知,油茶对桐城区温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油茶自身具备调节机能,可应对桐城区的温度波动。如在温度升高,油茶可通过调节气孔启闭的方式控制水分蒸腾量,避免体内水分快速流失。高温时期气孔关闭,体内的水分蒸发量减少,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2]。如表1所示,桐城的近几年平均气温保持相对稳定,大部分温度范围都满足油茶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表1 2012年到2020年桐城区油茶物候期平均气温(℃)
结合表1内容可知,桐城每年有2个月平均温度达到28℃以上,在该月份油茶气孔关闭率会增加到45%,从而减少水分流失。同时,油茶树还可以改变体内代谢过程适应温度变化,在低温环境下会分泌并合成抗寒物质,提升细胞的抗冻性能。据统计,桐城冬季极端温度达到过-8℃,但一些抗寒性能好的油茶品种依然可以存活,近些年,一些新型抗寒品种在-10℃以内的温度内成活率可达到9成以上。结合油茶在桐城的温度适应性,目前有关部门和企业不断推出新的抗寒品种,通过对当地油茶进行筛选培育,已经有很多新品种上市,极大提高了油茶在桐城区冬季低温条件下的成活率、生长质量。
3.2降水适应
油茶根系可以在降水适应性方面发挥极大作用。桐城虽然降水量大,但分布不均,夏季雨水多、冬季雨水少,而油茶为了适应当地降水特性,其根系也逐渐变成适应这种情况的特性。油茶树的根系延长来汲取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并且根系还带有一定的储水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如果遇到旱季,油茶根系可以下探到1.5m深度来汲取水分,从而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再加上根系的储水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期缺水问题[3]。
此外,油茶树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机能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应对降水过多、过少等情况。如在降水较少时期,可通过降低自身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降水充足阶段,则会充分吸收水分、利用水分、储存水分,保持自身的生长发育态势。通过相关资料查询可知,在桐城年降水量1300mm的条件下,油茶树的水分利用率可达到70%以上,有助于油茶树的生长发育。
3.3光照适应
油茶叶片结构特性可见根据光照强度变化呈现出适应性。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微观层面上油茶叶片会变厚,增加叶片内的叶绿体数量,从而提高自身的光合强度、光合效率。同时,根据城区光周期变化特性,油茶可自行进行生理调节。如在日照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油茶会加速花芽分化、开花进度。据调查,在桐城特定光周期下,油茶花芽分化可提前1周左右时间,有助于提高油茶种植产能。再者,油茶还能够通过调整光捕获复合物的组成和活性来适应不同光照强度,以确保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4. 提升油茶气候适应性的措施
4.1科学选种
科学选种是提高油茶气候适应性的核心与基础,应根据桐城气候特性,培育并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结合桐城气候特性,应选择具备一定抗寒能力、同时适应旱季和雨季的优良品种。对大量的油茶品种进行筛选、对比,目前已经有长林4号、18号、40号、53号等多种类油茶在桐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潜力。此外,借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后端,培育更具特定气候适应性基因的油茶新品种,进一步强化油茶种植的品质和产能。目前,良种加上科学的田间管理,部分田块可达到亩产80kg的目标。
4.2合理规划种植布局
结合桐城气候差异,对油茶进行合理的种植布局规划。在温度较低的山区,集中种植抗寒品种;在降水少的区域,借助节水灌溉等新型灌溉技术为油茶生长提供所需水分。通过对桐城地形、气候详细分析,将油茶种植区域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如节水灌溉示范区、抗寒品种种植区等。目前,桐城周围的节水灌溉示范区采用滴灌等新型灌溉技术,可让油茶的水分利用率提升30%以上[4]。合理的规划种植布局,对提升年油茶种植产量、适应性有着重要意义。
4.3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同样是加强油茶气候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等。根据油茶生长发育需求以及土壤肥力现状,保障基肥、追肥施加的合理性,保持油茶充足的养分供给。再者,密切关注病虫害等发生情况,一旦发生病虫害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科学的田间管理不仅能够明显提升油茶的生长速度,还可以为保障油茶优质生产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桐城的气候条件对油茶种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油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桐城的气候特征,但仍需要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适应性和产量。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油茶气候适应性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栽培技术和应对策略,以推动桐城区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油茶种植的影响,及时调整和优化种植方案,确保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军.昭平县油茶丰产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 2024(03):122-124.
[2] 林宏建,曾钦文,钟东良,等.河源市油茶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J].广东气象, 2023, 45(3):87-90.
[3] 范筱元,杜娟,周晓亮,等.中国油茶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油脂, 2023(12):48-50.
[4] 林国斌.广西油茶种植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 2022, 40(13):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