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病,其有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于慢性疾病,此病症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等造成较大的影响[1]。目前,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因病变部位较为特殊,故实践表明,为了提升疗效与预后效果,需要为其辅助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此来减以患者的身心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2]。以往,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西医、中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较佳,但在患者出院后无法坚持有效的护理模式,延续性中医护理是将传统护理延续到家庭中,让患者在家里能坚持相关护理,有效地预防疾病[3]。而且中医护理能做到辨证施护的效果,其与延续护理相结合,效果显著。本文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抽取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延续性中医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线性资料
于本院抽选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疗资料收集时间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2组,即对照组(2021.02——2022.02)、试验组(2022.03——2023.02),每组8例。
对照组(8名)——男性6、女性2例,年龄25-65岁,平均(45.06±1.11)岁;病程:0.4-6.5年,平均(3.22±1.32)年。试验组(8名)——男性5、女性3例,年龄25-66岁,平均(45.57±1.87)岁;病程:0.4-6.0年,平均(3.11±1.57)年。一般资料比较得出P>0.05。
纳入标准:①病情确诊;②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表现。排除标准:①妊娠或是哺乳期;②不配合治疗;③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血液系统、脑出血疾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开展出院指导,即用药配合方法、复查时间、饮食合理性等指导。基于此,试验组增加延续性中医护理,如下:
(1)首先需要为患者讲解清梦居家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即在出院的当天开展,并以其病情,为患者提供出院时的准备护理;指导家属、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技能,强化复查的重要性。(2)向患者、家属发放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知识手册,设置好手册的相关内容,如个性化的用药方法、饮食方式、运动方式等,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学习与阅读的方法。也可应用面对面的方式,向患者说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等,强化用药方法的指导与疾病复发的知识,让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复诊。(3)在饮食中,强化患者要保持清淡的饮食结构,不能食用刺激、辛辣类的食物,在病情的活动期,可食用温凉的流质食物;恢复期应用性温的半流质食物。如有不耐受,不可食用鸡蛋、花生等。对于气滞湿阻者,叮嘱患者多食薏米健脾,不吃山芋、南反等;脾肾阳虚者可增加一些桂皮、高良姜等。(4)情志调节:以患者的情绪变化,开展情志调适护理,情志具有相相胜特点,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如肝郁脾虚者,鼓励患者说出不适感,引导其疏导不良情绪;用移情法,多与患者聊天,可用放松疗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状态。指导腹式呼吸法,让患者放空意识,从头到足实施肌肉放松,每天训练1-2次,30min
既可。(5)随访:让患者、家属坚持医嘱用药,了解运动与饮食等情况,解答疑问,如有护理不佳现象,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家庭访视时,可协助与指导患者中药灌肠,讲解方法,让其了解相关的仪器与药液配制的方法,并为其演示灌肠的流程,让患者与家属能正确的掌握灌肠的方法。(6)建立朋友圈,定时推送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知识,通过线上为患者解答疑惑,为病友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1.3观察指标
1.3.1焦虑与抑郁心理:以上指标在评估时,可应用相关的量表,即SAS、SDS,其中前者的临界值为50分,后者的临界值为53分,反向评分[4]。
1.3.2生活质量:用IBDQ工具评奏,针对情感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每个条件1-7分,正向评分[5]。
1.3.3症状消失时间:腹泻、脓血便、腹痛。
1.3.4自我效能:应用IBD-SES量表评估,针对四个维度评估,即情绪与压力管理、病症表现与病患管理、缓解维持、药品治疗管理,每个项目有7个条目,每个条目10分,正向评分[6]。
1.3.5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量表评估,针对护理技能、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用药与出院指导、饮食指导、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正向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4.0;计数资料: 行检验;计量资料:(x̄±s),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果
2.1焦虑与抑郁评分
护理前,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2组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较护理前下降,且试验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焦虑与抑郁评分(x̄±s);n=8
组别 | 焦虑评分 | 抑郁评分 | |
试验组 | 护理前 | 25.54±4.25 | 28.34±4.41 |
护理后 | 15.24±3.15 | 15.24±3.01 | |
对照组 | 护理前 | 25.64±4.25 | 28.84±4.27 |
护理后 | 20.15±3.15 | 20.27±5.17 | |
两组护理后t | 3.1175 | 2.3781 | |
两组护理后P | 0.0076 | 0.0322 |
2.2生活质量
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2组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上升,且试验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生活质量(x̄±s);n=8
组别 | 情感功能(分) | 全身症状(分) | 肠道症状(分) | 社会功能(分) | |
试验组 | 护理前 | 53.41±2.335 | 23.24±2.41 | 52.57±2.61 | 26.34±2.15 |
护理后 | 66.14±2.18 | 30.14±2.39 | 62.48±2.63 | 32.14±2.22 | |
对照组 | 护理前 | 53.74±2.34 | 23.31±2.44 | 52.61±2.75 | 26.61±2.24 |
护理后 | 60.24±2.20 | 26.81±2.42 | 57.24±2.61 | 28.15±2.08 | |
两组护理后t | 5.3634 | 2.7775 | 3.9999 | 3.7097 | |
两组护理后P | 0.0000 | 0.0148 | 0.0013 | 0.0023 |
2.3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后的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症状消失时间(x̄±s)
组别 | 例数 | 腹泻(d) | 脓血便(d) | 腹痛(d) |
试验组 | 8 | 10.25±1.61 | 8.15±1.22 | 12.01±2.35 |
对照组 | 8 | 15.57±2.74 | 12.54±1.38 | 16.31±2.44 |
t | -- | 5.2067 | 6.7411 | 3.5902 |
P | -- | 0.0001 | 0.0000 | 0.0030 |
2.4自我效能
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且自我效能相关指标评分较护理前相比均上升,且试验组上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自我效能(x̄±s)
组别 | 情绪与压力管理 | 病症表现与病患管理 | 缓解维持 | 药品治疗管理 | |
试验组 | 护理前 | 32.51±2.15 | 29.24±3.15 | 30.14±1.54 | 32.14±1.36 |
护理后 | 62.54±2.61 | 57.56±4.61 | 52.64±4.89 | 55.24±1.15 | |
对照组 | 护理前 | 32.54±2.67 | 30.15±2.97 | 30.64±2.22 | 32.51±1.41 |
护理后 | 51.24±3.15 | 50.15±3.15 | 44.51±3.16 | 47.51±2.15 | |
两组护理后t | 7.8130 | 3.7537 | 3.9496 | 8.9670 | |
两组护理后P | 0.0000 | 0.0021 | 0.0015 | 0.0000 |
2.5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x̄±s)
组别 | 护理技能(分) | 环境卫生(分) | 服务态度(分) | 用药与出院指导(分) | 饮食指导(分) | 治疗效果(分) |
试验组 | 92.54±1.33 | 94.15±1.25 | 95.21±1.22 | 94.24±2.34 | 94.43±2.67 | 95.71±1.05 |
对照组 | 84.51±2.34 | 85.14±2.67 | 85.67±3.17 | 83.51±6.47 | 83.51±3.11 | 86.24±1.25 |
t | 8.4383 | 8.6490 | 7.9440 | 4.4111 | 7.5353 | 16.4076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6 | 0.0000 | 0.0000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病,患者会出现相关表现,如黏液脓血便,还会合并出现其他表现,如腹泻、腹痛等,此时的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排泄,而且较为稀薄[7]。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时,需要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此来促使病情康复。中医属于我国传统医学,其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延续性中医护理能让患者快速地恢复,根治疾病,有效预防病情的复发。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脏毒、泄泻等范围,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故在治疗时,需要开展辨证施治[8]。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外邪入侵、饮食不节、劳累内伤等,而中医素有三分治、七分理的说法,故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配合延续性中医护理,实现同病异护,让中西四诊相结合,让患者享受到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针对性[9]。
中医学认为,人体本身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个脏器可以相互地协调、影响、协作,而中医护理能因人、因时、因地地干预。延续性护理能让患者出院后也享受到有效的医疗保健,其能促进疾病的转归。当延续性护理与中医护理结合在一起,进行辨证施护,让患者在延续性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延续性中医护理更具有一定的护理优势,其能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自身疾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护理配合度的同时提高预后效果,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10]。在中医护理时,应用非药物性干预方法,配合健康养生的认知,如手把手地教会患者灌肠的方法,促使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在强化中医护理中,在中医整体观下对患者开展辨证施护,强化情志调节,以其具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干预认知性,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其身心不适感。而且健康饮食的开展,可以减轻肠道的刺激,增强体质。有研究表明,情感刺激属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在护理上,结合病因,做好饮食施护的同时强化情志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释放不良情绪,保持稳定的心态接受,提高治疗依从性与自我效能[11]。本研究显示: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我效能相关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延续性中医护理,其效果显著,能在减轻身心应激反应的同时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